2020年10月29日下午15:00-17:10,“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第五十六场会议将正式开启,本场活动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妇科肿瘤MDT团队巅峰连线。会议首先由郑虹教授和温灏教授分别做《精准治疗,治愈希望——2020 ESMO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新进展》和《HRD拓展一线卵巢癌的精准之路》的专题分享,随后双方MDT团队针对真实病例进行MDT解读和探讨。
会议主席
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发展可以追溯到我院成立之初,当时即开展了子宫颈癌的镭疗,50年代初以宫颈癌放射治疗王琪教授、蔡树模教为主要班底,加盟了我院肿瘤外科张志毅教授、吴百生教授,并从妇产科医院引进刘淑香教授、俞绍音教授,形成妇科肿瘤多学科治疗组,1960年正式最早在国内正式组建了妇瘤专科,开创了我国放疗、手术、化疗等现代妇科肿瘤综合治疗模式。随着临床诊治的需求和,2006年我科联盟病理科、影像学等妇科肿瘤相关的诊治专家团队成立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科主任吴小华教授任首席专家,并建立了宫颈癌、卵巢癌、内膜癌、外阴和阴道癌、妇科放疗等亚专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以妇科肿瘤诊治为专长的特色科室,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前身是北京肿瘤医院外七科,于2005年独立建科,目前在编床位32张。妇瘤科MDT中心以NCCN、FIGO等国际公认指南为蓝本,并结合国内专家共识等指导性规范文本,建立了“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诊疗原则;并积极推进各项临床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诊疗选择。妇瘤科在编人员总数为29人,其中医生12人,护士17人;首席专家为高雨农教授。团队目前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初级医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2人、护士2人、专职科研护士1人。MDT中心人员构成还包括:胃肠外科李明主任医师;泌尿科张宁主任医师;胸外科梁震副主任医师;放疗科苏星副主任医师、李小凡副主任医师;病理科薛卫成主任医师;影像科曹崑副主任医师、李海蛟主治医师。
北大肿瘤妇瘤科年门诊约两万三千多人次,年入院人数达两千五百人次,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比例达到了95%,年均手术例数约一千台。收治病种前三位分别是: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目前,北大肿瘤妇瘤MDT中心可以进行肿瘤相关手术、放疗和药物(化疗、靶向、免疫、内分泌)治疗等全方位的治疗。其中手术已广泛开展了:开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卵巢肿瘤细胞减灭/分期术、开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以及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等手术,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另外还开展了腹腔热灌注治疗等新型的治疗方式,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北大肿瘤拥有先进的放疗设备,已广泛开展调强适形放疗、高剂量率妇科后装腔内放疗;并针对合适的患者开展了术中放疗。药物治疗更是紧跟目前的最新进展,在保证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临床研究,以期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的临床受益。
自建科伊始,北大肿瘤妇瘤科即秉承综合治疗的宗旨,联合相关科室,给予患者最为合适的治疗选择。目前,北大肿瘤妇瘤MDT中心常规每周定期进行查房讨论,从日常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到复杂、难治、或少见类型患者的讨论;中心医务工作者都严格按照“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诊疗原则,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选择。比如:针对拟行手术患者,要术前讨论手术可行性,手术可能涉及的脏器器官,术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术后可能的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多学科参与,群策群力,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最大的安全和获益。
项目背景
以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为代表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复发、转移性疾病,由于其疾病进展的复杂性和较差的预后转归,时刻威胁女性健康。传统的专科诊疗模式急需与内科、外科、影像诊断科、病理诊断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搭建一个高品质的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诊疗平台,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方能满足医患双方对高效率医疗流程和高质量整体疗效的迫切需求。
“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主办、中国妇科肿瘤MDT平台协办的系列互联网线上学术活动。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院际与院内的交流,促进妇科肿瘤的MDT诊疗规范,优化妇科肿瘤全程管理解决方案,推动中国妇科肿瘤MDT示范中心建设,最终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妇科肿瘤MDT团队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