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色变”可能是大多数普通大众面对肿瘤的第一反应,但是老百姓真的了解肿瘤吗?最需要哪些肿瘤防治的科普知识呢?
为此,小can专门走上街头,采访了几位广州街坊,听听他们对肿瘤防治的了解与认识。
为了帮助广大街坊答疑解惑,小CAN在昨天的万人科普进基层启动仪式上特别安排了“六个一”科普论坛,请到6位专家,从健康饮食、防癌抗癌理念、生活习惯、科学体检、合理锻炼等几个维度进行的肿瘤科普,这也是本次万人科普活动的主要内容,即听一场防癌抗癌事迹分享、推荐一套防癌抗癌健康食谱、纠正一个肿瘤防治的认识误区、改掉一个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一个肿瘤早防早诊早治观念、学会一套正念实用养生操。
饮食与肿瘤有啥关系?80%肿瘤真的都能治愈吗?肿瘤是不是“老年病”?“老烟枪”一定会得肺癌吗?防癌体检该怎么安排?您想了解的防癌抗癌知识,请听大咖们一一道来。
临床营养科主任
叶文峰副主任医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没有防癌抗癌健康食谱呢?
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显示,30%的新发癌症与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相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最经济的防癌手段之一。对健康人群来说,饮食要保证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500g-800g碳水化合物、一斤蔬菜、一个手掌大小水果。对肿瘤康复者来说,要注意提高优质蛋白质、优质油脂的摄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避免饮酒。
鼻咽科主任
麦海强教授、主任医师
80%肿瘤都能治愈,这是真的吗?
目前中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经提升至40.5%,较10年前提升10%左右。但是早期肿瘤与晚期肿瘤5年生存率存在极大差异,以鼻咽癌为例,一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接近90%,但晚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不到50%,所以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在提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中极为重要!
儿童肿瘤科主任
张翼鷟教授、主任医师
肿瘤是“老年病”吗?目前儿童、青少年肿瘤防治现状如何?
“中老年人才会得癌症”是一个认识误区,实际上从出生开始的各年龄段、身体各脏器部位都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权威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新发肿瘤病例数在每年2万以上,儿童肿瘤包括血液肿瘤、实体肿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儿童肿瘤治愈率达到70%以上,儿童肿瘤治疗有放化疗较敏感、治疗耐受性高、治疗恢复快的显著特点。青少年常出现的肿瘤类型包括儿童肿瘤与成人类肿瘤,常见骨肉瘤,经过规范化多学科诊治,目前治愈率也达到70%以上。希望社会大众对儿童、青少年肿瘤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如发现肿瘤要尽快到权威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肺癌外科首席专家、胸科主任张兰军教授、主任医师
“老烟枪”一定会得肺癌吗?吸烟者要如何预防肿瘤发生?
肺癌是恶性肿瘤第一杀手,在全世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中均为第一位,而中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占全世界三分之一左右。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与“吸烟指数”密切相关,“吸烟指数”即为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医学界将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群列为发生肺癌的“高危险人群”,所以吸烟者预防肺癌必须戒烟。
除吸烟因素之外,环境污染与基因因素同样不容小觑。近30年来,腺癌在肺癌发病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对预防肺癌起到积极正面作用。
结直肠癌外科首席专家、结直肠科主任潘志忠教授、主任医师
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有什么区别?肠癌早筛要注意什么?
防癌体检和健康体检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健康体检往往注重常规检查项目的全面性,而防癌体检的目的则是在健康人和肿瘤高危人群中,借助一些相对专门的检查手段,来发现早期或无症状的肿瘤患者。
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鉴于中国结直肠癌中位发病年龄早于欧美国家,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40岁以上的高发地区人群以及2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如有相关的家族史者),及时接受结直肠癌的早筛。早筛手段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和粪便DNA试验、全结肠镜检查、肛门指检等。关于筛查频率,我们建议健康人群粪便潜血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5至10年一次。祝愿大家通过科学有效的防癌体检,实现“肠”治久安。
广东省传统医学与运动伤害
康复研究所、心身整合太极中心
吴会东主任
有没有运动能帮助缓解生活压力、预防肿瘤呢?
向大家推荐我们的正念养生操,该运动基于系统科学、中西医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提取传统武学、气功、瑜伽、禅修等传统养生功法精华创编而成。通过训练可以疏通经络、活动关节、锻炼肌肉,有效改善颈肩腰腿疼痛及亚健康状态。长久坚持练操,可以强健体魄,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心和谐,进而达到预防肿瘤等疾病的目的。
话不多说!一起练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