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18日,第八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美丽古都——南京举办,国内血液领域大咖云集,聚焦血液学研究最新进展。
在2020年10月16日的淋系肿瘤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李剑教授带来了题为《我国少见浆细胞疾病的诊疗现状和展望》的讲座,为我们系统介绍了我国少见浆细胞疾病的诊疗现状。
李剑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少见浆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M蛋白阳性:血尿免疫固定电泳阳性,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异常;
--明确的器官损害: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常见的是心脏、肾脏、周围神经以及皮肤;
--蛋白与器官损害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少见浆细胞病的诊疗难点是什么?
少见浆细胞病的诊疗难点有以下四点:
第二,漏诊、误诊率较高。
1. 这类疾病比较罕见,医生对疾病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
2. 起病形式比较隐匿,异质性较强;
3. 医院专科化越来越严重,多系统疾病患者就诊困难;
4. 疾病往往呈逐渐进行性发展形式,早期症状并非典型症状,确诊手段比较特殊,例如特殊的血清学检测等,可及性较低;
5. 部分疾病诊断标准依赖于临床综合判断,诊断较为困难。
第三, 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标准。
1. 缺乏大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更缺乏RCT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
2. 无相关指南,甚至连专家共识都比较少;
3. 多数疾病缺乏标准的疗效定义。
第四, 社会经济的困境。
1. 社会对罕见病的投入和关注度不够;
2. 缺乏有适应证的药物,几乎所有药物off-label(超药品说明书)使用,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3. 几乎所有的贵重药品都不能被医保覆盖,患者个人花费巨大;
4. 患者不能享受到特殊病或大病的诊疗待遇。
3、为规范诊治少见浆细胞疾病,我们在做什么?
4、构想和展望
1. 加强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2. 加强相关疾病的普及教育: 学习班,病例讨论/会诊,撰写疾病共识/专家笔谈;
3. 加强多学科合作,建立稳定的、实实在在的、多学科诊疗团队;
4. 建设/完善相关疾病的全国多中心登记系统;
5. 开展相关疾病的高质量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最后,李教授提出了几点展望:
第一, 培养一批会看罕见浆细胞疾病的临床医生;
第二, 建立具有自己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或共识;
第三,显著提高少见浆细胞患者的临床结局。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让会看罕见浆细胞疾病的医生不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