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 |【活动回顾】“百愈芳泽”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系列活动第十三场成功举办

      2020年9月10日下午15:00-16:30,“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第四十四场暨【百愈芳泽】系列活动第十三场线上会议正式开启。本场活动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妇科肿瘤MDT团队巅峰连线,会议首先由殷卓敏教授做《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的专题分享,随后双方MDT团队针对真实病例进行MDT解读和探讨。(注:文章中专家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会议回顾

01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由楼寒梅教授和孙志华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介绍参会各MDT团队后,殷卓敏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


殷卓敏教授主要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宫颈癌流行病学

      根据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中国10.6万),死亡约31万(中国4.8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均占第四位。宫颈癌随着疾病的进展5年生存率不足20%。IB3/IIA2-IVA同步放化疗后复发率高达70%。NCCN对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推荐一线方案为顺铂+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贝伐单抗单药用于二线治疗ORR仅为10.9%,且全部为PR。

*宫颈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基础

      免疫治疗特点为抗癌普广,安全性较好以及可达长期缓解。临床上免疫治疗对大约20%的患者具有疗效,因此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如肿瘤突变负荷(TMB),dMMR/MSI-H,PD-1/PD-L1表达等。PD-1/PD-L1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常被肿瘤细胞利用以免疫逃逸,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可以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多篇文献报道PD-1/PD-L1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增强,且HPV感染与PD-1的表达及CD8+T细胞表达密切相关。

*宫颈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

      殷教授分别介绍了已有结果的宫颈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以及正在开展的宫颈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包括单药治疗以及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

KEYNOTE-28、KEYNOTE-158研究证实了帕姆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一定作用,其中KEYNOTE-28研究仅入组PD-L1阳性患者,其ORR高于KEYNOTE-158研究。Checkmate358研究证明了纳武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殷教授认为晚期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生存期短,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宫颈癌二线治疗相较于原方案具有较好的PFS、OS。目前大量免疫单药治疗,免疫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中。

02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两支MDT团队分别分享了2例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和1例难治性复发子宫平滑肌肉瘤MDT病例分享与讨论。

*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病例分享

       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卢锦医师分享了2例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应用于晚期宫颈癌的MDT病例。患者一因宫颈癌IIB期(活检病理:中低分化鳞癌)外院行紫杉醇脂质体+顺铂化疗1程,疾病进展后入院。疾病诊断IVB期(全身多发转移),考虑可能为神经内分泌癌,予以EP1程,免疫组化考虑低分化腺癌,予以EP+贝伐单抗1程效果不佳。PD-L1表达10%,TMB 12,予以白紫+卡铂+PD-1抑制剂6程后肿瘤完全退缩,予以继续放疗+免疫治疗,后续单一免疫治疗4程,出现局部肿瘤退缩,转移灶爆发性生长。


      患者二因宫颈癌外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宫颈中低分化鳞癌伴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束后予以力朴素+顺铂2程和放射治疗。治疗后11月复发,予以白紫+卡铂+贝伐单抗5程。PD-1表达大于1%,予以免疫维持治疗9次。

*难治性复发子宫平滑肌肉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闫鼎鼎医生分享了一例。患者外院行扩大化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予以GT方案4程,16个月后复发,予以表柔比星+PD-1抑制剂+安罗替尼4程及对症治疗,肿瘤退缩良好。


      双方MDT团队对上述病例展开深入探讨,认为江苏省肿瘤的两例病例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晚期宫颈癌疗效较好,双方进一步就对于晚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全身疾病控制后的治疗方案,如继续化疗、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进行维持治疗或者转入局部放疗以及时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病例中患者每步治疗方案的选择符合指南规范,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生存获益。
03会议总结

       楼寒梅教授、孙志华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此次MDT主要聚焦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免疫治疗为晚期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临床新思路,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此次MDT双方收获颇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学习和分享,为临床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