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李雁
于春城昆明举办的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已缓缓落下帷幕,但“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宏大主题,依然在每一位参会者心中激荡,引发无尽的思考与共鸣。
这场学术盛宴,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思想的远征。本次大会最为深刻的印记,莫过于“整合”这一核心理念已从一种前瞻性的号召,全面演进为中国肿瘤学界笃行不怠的实践纲领。从主会场到各专业分会场,我们清晰地看到,肿瘤防治的画卷正从以往单一学科、单一技术的“点状突破”,向着多学科协作(MDT)、多技术融合、全周期管理的“立体画卷”华丽转身。无论是早筛与精准诊断的体系建设,还是靶向、免疫、放疗、微创等手段的协同应用,乃至数字医学与人工智能贯穿科研与临床的全链条赋能,无不彰显着“整合”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先生所阐述的“指南与学科前沿双引擎驱动”格局,正是“整合”理念在学术组织运作层面的精彩呈现——它旨在打破科研与临床、前沿与规范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从创新发现到临床实践,再以临床需求反哺科研方向的良性生态闭环。
谈及“整合”,我们无法不将目光投向其最坚定、最系统的倡导者与思想家——樊代明院士。他的思想精髓如同空气般弥漫在整个会场的每个角落。樊院士曾多次精辟地指出,“我们现在的医学,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划,医学知识碎片化,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而整合医学,就是要让我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这句充满哲思的论断,在此次CCHIO大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印证。
首先,整合医学思想,是对“技术至上”的理性纠偏,重塑了“人本”的医学观。 在肿瘤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极易陷入对某一项尖端技术的狂热追逐,而忽略了技术之于“整体的人”的意义。樊院士始终强调,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非一系列器官的简单叠加或肿瘤的载体。本次大会上,众多专家在讨论最新免疫疗法或基因编辑技术时,都不可避免地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与社会回归,这正是整合医学“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最好的治疗,是让技术服务于人的整体健康与尊严,而非让人沦为技术展示的舞台。
其次,整合医学思想是贯通古今、联结中西的智慧桥梁。 樊院士大力倡导将传统医学的精华与现代医学的成果相融合。他所推动的“整合医学”,本身就包含着对中华传统医学整体观、系统论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本次会议的交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与康复中,有机融入中医药的调理理念,以期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患者体质。这种打破门户之见,博采众长的尝试,正是对樊院士“聚四海医道精粹”呼吁的积极响应,为我们开辟了更具中国特色、更富人文关怀的肿瘤防治新路径。
最后,整合医学理念是指导实践的宏伟蓝图,而非空洞的口号。 从“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的编撰与推广,到如今CCHIO大会以“整合”为主题,构建起“学术交流-成果评价-指南更新”的完整体系,我们看到了樊代明院士及其领导的中国抗癌协会,如何将一种哲学思想,一步步落地为可执行、可评估的行业标准与学术活动。这背后,是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
总而言之,2025CCHIO大会让我们坚信,“整合”是中国乃至世界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核心动能。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以眺见更辽阔的风景。整合医学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更以其不懈的实践为我们铺设了道路。作为后来者,我们当继承这份精神遗产,将“整合”的种子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让其生根发芽,共同为绘制一幅更加完整、和谐、有效的中国肿瘤防治全景图而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