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燕 | “防”字为先,整合为要——2025CACA肿瘤疾控整合管理学术年会心得体会

重庆市渝北医院信息中心  叶成燕


  近日,我全程观看了2025CACA肿瘤疾控整合管理学术年会的相关直播与报道,这场汇聚了国内肿瘤防治领域顶尖专家、覆盖全链条防控理念的学术盛会,让我对肿瘤防治事业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认知,更感受到我国在守护全民健康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创新突破。


  一、以防为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年会传递的核心理念让我深受触动——“防”是肿瘤管理的首要关口与核心基础。樊代明院士提出的“三分之一法则”令人印象深刻:1/3的肿瘤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1/3可通过规范化筛查早期发现,即便是晚期患者也能通过科学治疗提升生活质量。这一观点彻底打破了我对肿瘤“谈癌色变”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肿瘤防治并非单纯依赖临床治疗,而是一场需要从源头防控、全程干预的系统工程。从中国疾控中心强化癌症流行趋势监测,到各地推进的肿瘤筛查项目,我国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治体系,推动肿瘤防控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这背后是国家对民生健康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践力度。


  二、技术与整合赋能肿瘤防治新未来


  技术创新与学科整合的成果让我看到了肿瘤防治的新希望。聂勇战教授团队研发的胃癌基因甲基化早诊试剂盒,对Ⅰ期胃癌检出率达49.7%,是传统标志物的5倍以上,这样的技术突破有效破解了消化道肿瘤早筛难的困局。更让我振奋的是,这些创新技术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已在全国26个省市应用,累计检测50余万人次,部分还进入了医保目录,真正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落地。年会强调“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这种整合不仅体现在学科资源的协同,更涵盖了防治手段的互补与传播势能的聚合,从跨学科专家组编写《中国肿瘤防控蓝皮书(2025)》,到人工智能病理大模型赋能基层诊断,整合思维正让肿瘤防治变得更精准、更可及。


  三、基层深耕、科普暖心


  基层赋能与科普推广的实践让我感受到肿瘤防治的民生温度。年会启动的《中国肿瘤防控与筛查核心科普知识》基层推广行动,以及CACA全域科普行动在云南等地的落地实践,让优质防治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专家们针对不同肿瘤类型的科普解读更是干货满满:肺结节筛查需理性适度、卵巢癌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胃癌预防要从清除幽门螺杆菌做起,这些通俗易懂的知识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自我防护指南。看着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培训基层医护人员、构建“科普-评估-筛查”闭环模式,我深刻体会到,肿瘤防治不仅需要顶尖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只有让科学防控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真正构建起全民参与的肿瘤防治生态。


  此次观看CACA肿瘤疾控年会,既让我看到了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显著进步,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将把学到的防控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从自身做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参与规范化筛查;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更多基层防控网络不断完善,让肿瘤防治的“中国方案”惠及更多人,让“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深植人心,共同筑牢全民健康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