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凡实力 未来可期 | 2020肺癌精英SHOW 匠心回归,只为初心

8月2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肺凡实力 未来可柒”——2020肺癌精英SHOW圆满落幕,截止发稿前,本次直播观看量为4.59万人次。会议分为“开幕致辞”、“思辨精英SHOW”、“真情见证SHOW”、“大会总结”等环节,本次大赛特邀本次会议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毕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齐聚国内多位肺癌领域精英,共同解读钻石突变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经典研究、分享临床诊疗真实案例、探讨行业热点难点,展现学术风采。

开幕式

大会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毕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参加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肺凡实力,未来可柒”——2020年肺癌精英SHOW活动。本次大会聚焦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进展以及临床诊疗实践分享,并就如何更好的进行肺癌靶向治疗管理进行探讨,期待各位积极展开交流,为制定更好的诊疗策略献言献策。

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搭建的线上学习平台,与会嘉宾今天将以线上的形式围绕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进行探讨。本次大会分为两个环节,分别由三位主席主持。期待各位的精彩分享,祝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表示,肺癌需要全程管理,更需要医生和患者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患者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好。本次会议将聚焦经典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既有热点研究解读,又有临床一线实践经验分享,期各位专家有所收获。


思辨精英show

文文教授: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序贯治疗优化

 文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 WCLC医生调研显示延长OS是处方EGFR TKIs的重要标准。延长OS可以从优化一线治疗方案和优化序贯治疗方案两个方面入手。一线治疗方案优化:一线治疗使用达可替尼和三代EGFR TKI患者的OS较一代EGFR TKI临床获益明显,且达可替尼在亚洲和21-L858R突变亚组人群的OS也有改善。而一线选用一代EGFR TKI与化疗相比仅延长了患者的PFS并未见到OS获益。联合治疗如吉非替尼+化疗(T+C)可延长OS,但不良反应显著增加;EGFR TKI+抗血管生成药物(A+T)目前无OS获益证据,且不良反应增加。序贯治疗优化:基于一代EGFR TKI、阿法替尼临床数据、AURA3试验数据以及ARCHER 1050中国亚组和FLAURA研究中国人群数据,可以推断:若一线接受一代EGFR TKI和阿法替尼治疗,中位PFS仅可达8.0-13.1个月。若一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中位PFS可达17.8个月,然而而三代EGFR-TKI耐药机制复杂,一旦发生耐药,除了化疗和局部治疗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进展后患者仅能接受化疗/免疫治疗,而一线接受达可替尼治疗,在PFS达18.4个月后,约有60%的患者发生T790M突变可继续序贯EGFR-TKI治疗,进一步延长患者的PFS。

贾钰铭教授:少见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  贾钰铭教授表示少见突变并不罕见,但克唑替尼对三个少见位点ALK、ROS1、C MET治疗效果显著。ALK TKI 克唑替尼在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疗效更好,PFS达19.67个月。ROS1 TKI 克唑替尼在全球唯一获批,PFS达19.3个月,OS达51.4月;C MET是目前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其中克唑替尼疗效确切,药物可及;药物安全谱不同,克唑替尼常见不良反应通过积极干预,安全可控。总之而ALK阳性被称为钻石突变,一线给予克唑替尼序贯治疗,整体OS突破7年。由此可见,慢病管理将可实现,早日“治愈”肺癌不再是梦想。


真情案例show


房文铮教授:ALK+长生存治疗体会

房文铮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ALK阳性获得长生存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患者李某,61岁,2009年2月行手术,临床诊断为肺周围型腺癌,T1bN0M0分期。2017 年4月进行肾穿活检,肺腺癌转移可能,分子病理为ALK+,ARMS实时荧光定量为ALK+,血液NGS为ALK+。

2017年5月口服克唑替尼治疗,持续PR。患者手术至今生存期已达132个月,克唑替尼治疗时间为37个月,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程熠教授:脑转移肺腺癌患者chemo-free贯穿治疗全程是否可行?

——由一份病例引起的思考

程熠教授分享了一例男性,28岁,左肺腺癌患者 。临床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左肺腺癌IV期(双肺、肝脏、脑、肾上腺、多发骨)EGFR外显子19突变。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使用奥希替尼,PFS为12个月。2019年4月检测基因突变后,于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用奥希替尼+克唑替尼,PFS为14个月,疾病发生进展后,于2020年7月至今,服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FS还待进一步记录。

唐建宁教授:活得长久才是硬道理——ALK全程管理长生存案例唐建宁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ALK阳性ⅣA期右肺下叶腺癌术后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女性,47岁,于2013年9月16日行VATS右肿下叶切除手术,淋巴结清扫术。2013年10月30日开始用克唑替尼250mg Bid口服靶向治疗,定期复查,病情稳定。2019年4月诊于右颈淋巴活检术,查检癌细胞,转移性腺癌,首先考虑肺腺癌转移,患者对克唑替尼和二代ALK仍然敏感。2019年3月18日出现颈部转移淋巴结、双肺转移瘤,病情进展。同年5月1日改用色瑞替尼靶向治疗一个月后结节减小,PFS达66月。2020年6月2日双肺转移瘤增多、增大,病情进展。2020年7月1日予以Bev+AC方案化疗1周期,PFS达13月。


真实世界研究汇总显示,克唑替尼为一线的序贯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OS长达7年以上。克唑替尼作为一线的序贯治疗让ALK阳性晚期NSCLC成为“慢病”的目标似乎已经不远。

赵明利教授:长风破浪会有时——ALK阳性的晚期NSCLC的治疗赵明利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ALK阳性IV期右下肺腺癌并右肺内、胸膜转移,右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女性,62岁,2018年5月29日首次就诊,确诊后一线给予6个周期PEM+DDP化疗,疗效评价为SD,病灶有缩小。2018年12月27日起口服克唑替尼250mg Bid维持治疗。2019年1月22日因重度肝功损伤,停用靶向治疗,予积极保肝治疗。为降低不良反应,后续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予以克唑替尼减量治疗。截至目前,患者继续减量口服克唑替尼250mg qd治疗中。疗效评价PR,PS 1分,PFS达24个月。总结认为,基于分子亚型的基本治疗上的个体化治疗能够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的疾病控制。此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额外成本也是临床需要关注的方面。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毕清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她们表示在每一位讲者的精心准备下,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通过此次精彩的学术会议受益良多。我们相信并希望肺癌治疗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国的创新药会不断产出,中国的患者会有更多受益。最后,衷心感谢每一位讲者的参与,每一位观众的收看,也衷心祝愿“肺凡实力 未来可柒——2020肺癌精英SHOW”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