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 | 破“必然”之局,渡“完整”之人——第30期CACA前沿播学习感想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郑荣


  2025年10月30日第30期的CACA前沿播,我们学习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宋尔卫院士/龚畅教授团队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BMJ杂志发表题为“Effect of methylcobalamin on capecitabine induced hand-foot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ER2 nega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multicentre,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的临床研究,这项立足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研究,以“口服甲钴胺能否预防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卡培他滨辅助治疗所致严重手足综合征(HFS)”为核心问题,通过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甲钴胺可显著降低2/3级HFS发生率,且无额外毒性。这一成果不仅是药物疗效的突破,更是整合医学理念在肿瘤领域的生动实践。


  一、从“治疗”到“预防”:临床思维的革新


  长期以来,HFS作为卡培他滨的常见副作用,常被视为“不可避免”的治疗代价。患者因剧烈疼痛、皮肤溃烂甚至功能障碍,被迫减量或中断化疗,最终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研究突破性地将焦点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通过甲钴胺(维生素B12衍生物)干预小纤维神经病变,从根本上降低HFS发生风险。这种“防大于治”的思想转变,正是整合医学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保障治疗过程的连续性、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二、科学问题源于临床,成果回归临床


  研究团队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实际困境出发,聚焦卡培他滨这一经典化疗药物的长期痛点。BMJ作为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临床实践影响力的期刊,对此研究的认可,反映了国际医学界对“患者体验”与“生存质量”的日益重视,也反映了整合医学思想的传播在学术界所带来的研究风向转变。甲钴胺作为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的药物,其预防HFS的明确效果,让更多患者群体受益,真正实现了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完美闭环。


   三、整合医学:多维思维指引康复之路


  肿瘤治疗需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平衡,尤其在辅助治疗阶段,保障治疗强度与患者耐受性的统一尤为重要。作为医者,应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与治疗全程,将整合医学的思维贯穿临床诊疗的始终。这项研究正是这一思维的典范:它不仅是药物的胜利,更是整合医学理念的胜利——通过预防一种关键副作用,守护了患者的身体功能、治疗信心和生存尊严。


  医学的进步,既依赖于前沿科技的探索,也离不开对患者切身痛苦的细致关怀。它证明,通过整合医学的思维,我们完全有能力将那些被视为“必然”的代价,转化为可以主动管理的环节。这种转变,不仅仅发生在科研设计之中,更应体现在千千万万的病床前。未来,我们应坚定整合的信念,积极推动医疗从“以疾病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深刻转型,让每一次科研突破,都能化为照亮患者康复之路的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