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任昱蒙
有幸聆听了2025年10月30日的《CACA前沿播》第30期,聚焦于“口服甲钴胺预防卡培他滨所致严重手足综合征”这一前沿课题。此次播报不仅介绍了一项优秀的临床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肿瘤支持治疗领域“老药新用”的智慧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
这项研究最打动我的,是它精准瞄准了癌症治疗中“被忽视却影响深远”的痛点——卡培他滨引发的手足综合征。作为广泛用于实体瘤治疗的药物,卡培他滨的疗效早已得到认可,但手足综合征带来的痛苦,却像一道“隐形门槛”,让不少患者在疗效与生活质量间艰难抉择,甚至不得不中断治疗。以往使用塞来昔布、扶他林软膏等方法的局限,更凸显出找到有效预防方案的迫切性。临床上,我们常常苦于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手段,面对患者的痛苦倍感无力。而此项研究,正是直面了这一“卡脖子”的临床难题,通过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给出了一个明确且令人振奋的答案:口服甲钴胺能将2/3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一半以上。这种将临床痛点转化为科研课题的思路,是真正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动力。
其次,甲钴胺这一解决方案本身,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临床智慧。 甲钴胺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可及性强的维生素B12衍生物,在神经科等领域应用已久。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预防手足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老药新用”。这不仅意味着患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和风险获益,也使得该方案易于在各级医院,包括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快速推广普及。研究结果证实,它不仅能降低症状发生率,更能有效保障化疗的足量足疗程进行(甲钴胺组减量或停药率更低),这背后直接关联着的是患者远期生存获益的可能。这提醒我们,前沿创新未必总是追逐昂贵的新技术,基于现有药物的深度挖掘和精准验证,同样能产生变革性的临床价值。
最后,本次播报的讨论环节,由樊代明院士等顶级专家领衔点评,高屋建瓴。专家们不仅解读了数据,更探讨了这一成果对未来临床实践乃至指南修订的潜在影响。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抗癌协会正在搭建一个极其宝贵的平台,让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传递给广大临床医生,并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转化为可指导行动的临床思维。这极大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与“落地”。
听完这期前沿播,我深刻感受到,医学的进步从不是冷冰冰的论文数据,而是能切实走进患者生活的温暖解决方案。当科研成果能让患者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坚持治疗的信心,这份突破便有了更厚重的意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接地气”的临床研究,让肿瘤治疗不仅有“疗效”,更有“温度”。未来,我将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积极借鉴和应用这一宝贵经验,并期待在CACA的引领下,能看到更多这样源于中国、惠及世界的临床研究成果,共同为“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