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伟 | 逆向整合 三策共济:脑胶质瘤整合治疗中的“尽微至广”与“医文相生”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任立伟


  今天在线上参与了本次“MDT to HIM(第10期):脑胶质瘤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研讨会”后,我对樊院士的整合医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本次会议不仅展现了脑胶质瘤诊疗的前沿进展,更以实践诠释了《合之策》系列的核心哲学,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思考:


  一、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脑胶质瘤治疗的“逆向整合”


  脑胶质瘤的特殊性在于其治疗逻辑与全身肿瘤截然相反:全身肿瘤强调“切瘤保功能”,而脑胶质瘤需在“保功能前提下治瘤”。这一矛盾恰是《合之策(一)》“局部整体,尽微至广”的生动体现。“尽微”之技在于外科精准切除技术、布瑞替尼穿透血脑屏障的靶向治疗,以及分子分型指导的个体化用药(如IDH抑制剂、MET融合抑制剂),彰显了局部治疗的精细化突破。“至广”之道则在于华山医院汪洋教授提出的MDT to HIM全流程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避免误诊(如“刀下留人”案例),并整合手术、放疗、中医药、康复支持等多维度干预,实现“保功能”与“控肿瘤”的平衡。这种“逆向整合”思维,正是樊院士所言“医界似田,横竖成田”的实践。


  二、中西医整合:从“对抗肿瘤”到“系统调控”


  会议中,张恩欣教授的中医药介入与查晓明教授的靶向药物研发形成鲜明互补,呼应《合之策(五)》“医分中西,整合致远”的跨界融合。西医之“术”:新型靶向药(如布瑞替尼)直击分子机制,但需应对耐药性挑战。中医之“道”:通过“扶正祛邪”调和药毒,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二者协同体现了樊院士倡导的“既秉精仪,亦持艾烟”,西医的精准打击与中医的整体调护缺一不可。尤其当会议中提到指南纳入中医药方剂和康复方案时,我深刻感受到“整合”绝非技术叠加,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命系统重构”。


  三、从“循证”到“询证”:真实世界中的医学人文回归


  樊院士多次强调“询证医学”需超越RCT数据,整合患者体验与医生经验。本次会议中两点尤为触动,一是疗效评价的革新,胶质瘤指南新增“神经肿瘤临床疗效评估表”,将生存质量量化纳入决策,是对传统“无进展生存期”单一指标的升维。二是疗愈与人文的融合,保肇实教授分享的“福根研究”案例中,“布瑞替尼+替莫唑胺”方案不仅延长生存期,更通过命名寓意(“福根”即普贤菩萨的慈悲)传递医者仁心。这种科学与人文的交织,正是整合医学“真善美”特质的缩影。


  会议尾声,樊院士以“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寄语青年医者。脑胶质瘤整合治疗的探索之路,恰如《合之策》的哲学内核,在局部与整体、技术与人文、循证与询证的动态平衡中,不断突破认知边界。作为学生,我将铭记樊院士教诲:以“整”统揽全局,以“合”赋能精微,在医学的“田畴”中深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