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人生 | 抗癌重生之路,她亲手写下战胜癌细胞的4个秘诀!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与癌共舞

讲述者:刘乃荣

整理者:pear

48岁本命年那年,我平静的生活迎来转折点——确诊乳腺癌,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抗癌之路。和许多患者一样,我经历过确诊时的焦虑,也熬过了治疗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与煎熬。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也收获了对生活前所未有的深刻感悟。

如今,我正常上班,画画、打鼓,还常常和姐妹们结伴出游。生活非但没有因疾病而黯淡,反而比从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回首这两年的历程,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我想告诉大家:癌症没有那么可怕,我们一样可以战胜它。只要不放弃希望,风雨过后,我们终将遇见更开阔、更真实、更值得热爱的人生。


Part 01 本命年遇上乳腺癌

在生病之前,我一向自信身体康健。常年健身,体检报告也一向漂亮,总觉得疾病是遥远世界里模糊的影子,与我无关。

一切的序幕,在2022年10月底的体检中悄然拉开。做完乳腺B超,体检医生语气里带着提醒:“右边看着不太好,得去门诊进一步检查。”我心里嘀咕着“能有什么问题”,但行动上还是秉承了一贯的谨慎,当天下午就去了医院。B超结果显示分级是三级,医生嘱咐“三个月后再来复查”。一听这话,我心头那点微不足道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看来果然没事!于是,我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之后,11月底疫情全面爆发,我也“阳”了,在家休养了一阵,把复查的事完全抛在了脑后。

再想起来,已是2023年2月。这次B超复查,结果变成了4a级。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是“心大”得可以——明明听到了“4a”这个词,我却抱有侥幸心理,没再去挂门诊找医生问个明白,就这么心安理得地走了。

真正让我再次行动的,是那年3月的一个念头:2023年是我的本命年,48岁。人都说本命年容易不顺,我心里难免有点犯嘀咕。于是,我决定给自己安排一次“全面排查”,把肠镜、胃镜,连同乳腺B超都做了一遍。去家附近医院做B超时,我只当是又一次例行公事。

然而,这次医生的反应不同了。她做完检查,脸色变得严肃,直接告诉我:“你这个影像上看‘长毛刺’了,得赶紧去做穿刺。”我懵懵懂懂地“哦”了一声,对“穿刺”具体是干什么的,其实并不太清楚。挂了外科号,开了穿刺单,我就去了。因为是头一回,也不知道流程,躺在那儿被取了几针组织,起来后依然很不在意。还没走出医院,就觉得贴在伤口上的胶布碍事,顺手就把它撕掉了。当天回家,该洗澡洗澡,浑然不觉那也是个需要小心呵护的伤口。事后我才知道,这有多么不妥。现在想来,真是“无知者无畏”。

一个星期后,我自己去取穿刺报告。在窗口,那个冰冷的“癌”字猛地撞进眼帘,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回怎么真跟这个字沾上边了。”报告上写着“低分化癌”

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感到太过慌张。或许是因为我身边得这个病的人太多了——家里有亲戚,公司的同事也是,人家都乳腺癌十年了,恢复得好好的,正常上班生活。所以,我当时的反应平静得连自己都觉得意外。我记得自己就像没事人一样走出了医院,给妹妹打了个电话。我说:“检查结果不好,是乳腺癌。”我妹在电话那头难以置信,语气都变了。我反而安慰她说:“没事,乳腺癌可以治的。大不了,咱们去国外治。”

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因为有医生亲戚,他们果断建议我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后文称“北肿”)治疗。2023年3月底,我挂了北肿乳腺中心的号,做了免疫组化。等待结果期间,我上网查了资料,知道了“三阴性乳腺癌”比较凶险,心里还默默祈祷:“千万别让我赶上这个。”

4月初,结果出来了。我看着那份充斥着各种符号和阴性指标的免疫组化报告,怎么看都指向那个我最不想看到的结论——三阴。医生的诊断,证实了我的猜想。

那一刻,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心想:“完了,最不好的分型,到底还是让我赶上了。”

当然,因为我的分期还算早,大家都安慰我治愈率很高。道理我都懂,但真正要踏上这段艰难的历程时,心里那份难以言说的沉重和难受,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Part 02 20周化疗,我的经验小结

确诊是三阴性乳腺癌后,医生建议我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再手术,这样更为稳妥。我的化疗方案是剂量密集型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俗称4次红药水+12次白紫药水,历时20周。

说实话,真的不想化疗。大家都说这个过程很痛苦,谁不想绕开它走呢?但这是必经之路,躲是躲不掉的,那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了。我不断给自己打气:好歹我底子不错,身边那么多同事朋友都咬牙挺过来了,她们行,我也一定可以。

2023年4月27日,我住院进行第一次化疗。在化疗前一天,我走进假发店,剪掉了已陪伴我三十年的长发,并用它们定制了一顶假发套。我想着:与其被动地等着药物把头发一点点摧垮掉光,不如我主动出击,让它“光荣退役”,还能物尽其用,既经济又自然。

住进医院,我到处“取经”,跟不同治疗阶段的病友聊天,了解她们的状态和应对副作用的窍门。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74岁老太太。她又瘦又小,和我们同一天住院。当我们这些“新兵”对未来充满忐忑时,她特别淡定地跟我们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能把化疗扛过来,你们肯定都没问题!”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瞬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连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都能如此坚韧,我们这些相对年轻的人,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也是从病友那里,我学到了很多预防化疗副作用的方法。化疗时用冰帽、冰手套和冰脚套,能有效预防脱发和手足综合征。每一次化疗,我都全副“冰”装。这番努力没有白费,在整个化疗期间,我没有出现手脚麻木的副作用,头发也坚挺地撑到了最后阶段,只是因为后期长得参差不齐,我才主动剃光。

第一次打红药水,液体走得很快,半小时就结束了。我几乎没什么反应,这让我这“初生牛犊”不禁有些“膨胀”。为了验证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我当晚就做了100个深蹲,第二天甚至还去爬了个山。结果第二天下午,我就领教了化疗的威力,浑身没劲,像被抽空了力气,只能瘫在床上,直到第四天才缓过来。

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让我在后续每次打完红药水后,都坚持做深蹲。然而,在第三次化疗后,深蹲引发了我右腿大腿根旧伤——盂唇撕裂,疼到我几乎无法走路。去骨科看,医生也只能开些止疼药让我回家养着。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意识到,化疗确实让身体变得脆弱,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旧伤,在此时会被放大成难以忍受的病痛。所以也提醒大家,积极锻炼是好事,但也必须敬畏治疗对身体的影响,化疗期间我们还是要“悠着点儿”。


Part 03 打好免疫力保卫战的4个方法

我以为闯过化疗、手术、放疗这“三关”,就算是毕业了。谁能想到,生活又给我出了一张新考卷——我的免疫力“掉线”了。

2024年8月底我开始有点咳嗽,起初只以为有些感冒,结果9月去爬了趟灵山,回来咳得更厉害了,到医院一查,说是放射性肺炎。医生给开了激素,肺炎是压下去了,可激素就像个“双刃剑”,把我本身的抵抗力也给抑制了,因此吃到12月,咳嗽好了我就停药了。

12月中旬,我因严重便秘,引发了急性阑尾炎。在医院急诊输液那几天,正赶上流感大爆发,我这毫无招架之力的身体一下子就中招了。流感引得我咳个不停,什么消炎药好像都不管用,到今年2月,住院做了气管镜,医生说还是放射性肺炎的机化反应引起的,只得重启激素治疗,一直到现在都没停。

年初这一连串的折腾,真是让我身心俱疲。最让我警醒的是住院时的一次验血结果——我的免疫T细胞数量,低到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医生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免疫力提上来。

出院后,我琢磨着,得打一场系统性的“免疫力翻身仗”。

01.科学饮食,不要盲目忌口

我学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饮食管理方法,开始认真规划每天的一日三餐。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吃足够量蛋白质(比如鸡蛋、豆浆、鱼虾),主食和蔬菜。

我想跟姐妹们分享一点心得:乳腺癌患者其实没那么多忌口。除了像紫河车(胎盘)、蜂王浆这种明确含雌激素的绝对不能碰,还有西柚(会影响一些药物代谢)最好别吃,其他的常见食物,如果不过敏,都可以在饮食中安排上。千万不要盲目忌口,把自己饿瘦了,营养跟不上,身体更吃亏。好好吃饭,营养均衡,才是补足免疫力的基石。

02. 药物辅助,给免疫力加点油

家里有医生亲戚,知道我免疫力差,就建议我打胸腺法新。他说这药虽然一开始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能帮着逐步调节免疫力。我就开始试着打,一开始请社区医院医生帮我注射,时间长了我也学会皮下注射就自己在家打。不同于其他药物,这个药注射之后身上没有任何异常感觉。更让我安心的是,之后我去复查了两次,之前降低的T细胞数,都涨回到正常范围了,就从去年12月开始坚持打到现在,今年我也很少出现感冒的情况,感觉胸腺法新像是给免疫系统加了一层“护盾”。

03.良好心态,给免疫力增添活力

我越来越觉得,心情好,免疫力才会好。整天愁眉苦脸的,没病也憋出病了。幸运的是,我治疗初期就被一位叫秋燕的病友拉进了病友群,后来又通过她认识了欧阳姐。欧阳姐可热心了,带我参加读书会,还让我加入了她们的非洲鼓队。

记得第一次去打鼓,看着一位生病的姐姐打得特别起劲,整个人神采飞扬,她还跟我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生活了。”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我心里。原来生病之后,日子还可以这么过。

从那以后,每周六去玉渊潭和姐妹们打鼓,成了我最盼望的事。在咚咚的鼓声里,什么烦恼都忘了。我还开始学画画,记录每天开心的小事。我不再总想着自己是个病人,而是主动去接触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和事。

规范治疗是把病治好的“矛”,强大免疫力是保护自己的“盾”,而一个好心态,就是那个能稳稳拿起矛和盾的“自己”。心态一变,感觉整个世界都亮堂了。这种从心里透出来的轻松和快乐,我觉得,就是最好的“免疫力增强剂”。

04.动静结合,倾听身体的声音

因为肺和腿的老毛病,我现在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但我也不会整天躺着,身体感觉还行的时候,就活动活动,累了就赶紧休息,绝不硬撑。


Part 04 回顾生活:与爱同行,向光而生

现在,我早已回到了工作岗位,每天画画,周末和我的鼓队姐妹们一起排练、拍视频。生活里的烟火气和文艺范儿,一样都没少。最近一次的复查,结果一切正常。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病患。

这份“回归正常”的信心,来自于我自己的坚持,也来自于身边姐妹们的鼓励。我特别想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把我拉进病友群的秋燕,另一个是带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欧阳姐。是她们,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让我看到生病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不是全部。在群里,我们分享经验,互相打气,那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比任何安慰剂都管用

这一路走来,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想和姐妹们分享,那就是:第一,相信科学,规范治疗,别轻信神医神药。第二,吃好睡好,别盲目忌口,免疫力是与癌细胞战斗的本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曾经的我,是标准的“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在单位和家之间奔忙,像上紧发条的时钟,不停追赶着所谓的效率与成就。那时的我,是别人眼中的“拼命三娘”,关心着周遭的所有,却唯独忘记关注自己。

一场病,按下猝不及防的暂停键,也成了我重新认识生活的起点。如今,每个夜晚都变得温柔而丰盈:我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心情;我敲响鼓点,让节奏释放压力;我做一切真正喜欢的事,不再为取悦谁,只为取悦自己

我开始记录生活中每一刻微小的欢喜——一杯热茶的温度,一朵晚霞的颜色,一个突如其来的笑声。我学会了“自私”一点,把对自己的照顾放在首位。正是这份由内而外的平和与喜悦,让我真切体会到:人生不是赶路,而是感受路。

真正的疗愈,不只是身体的康复,更是心灵的回归。而现在的我,终于走在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充满光亮的路上。

未来,我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风景。我盼着退休后,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带着鼓,去旅行,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所以,亲爱的姐妹们,请一定要有信心。生命给了我们一颗酸柠檬,那就把它榨成可口的柠檬汁吧。抗癌这条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你看,我不就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吗?

最后,我想说:疾病可以改变生活的轨迹,却不能定义我们是谁。疤痕不是失败的印记,而是胜利的勋章。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善待自己,就一定能穿越风雨,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活出最明媚的样子!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出现姓名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