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A策问|于振涛教授:解码胸腺肿瘤的“慢性病”属性,探索“与瘤共生”的智慧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2025CACA西北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2025 CACA七大区整合肿瘤学大会的重要一环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会议期间,《策问》栏目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于振涛教授,围绕胸腺肿瘤这一特殊瘤种的“道法自然”展开深入探讨,阐释了为何此类肿瘤更应被视为一种“慢性病”,以及如何实现“与瘤共生”。

“道法自然”:尊重胸腺肿瘤规律,实现“与瘤共生”

    于振涛教授:这个话题与我们今天讨论的肿瘤主题非常契合。胸腺肿瘤作为胸部肿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显著特征是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正是由于胸腺肿瘤“预后较好”的这一自然属性,导致了多年来我们虽然在肺癌、食管癌领域开展了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却很难在胸腺肿瘤中进行同类的研究。

     我常向患者比喻,胸腺肿瘤更像是“好孩子做坏事”。从病理学上看,胸腺瘤曾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它的生长方式有时会转变为侵袭性生长。但这种侵袭性通常只造成局部困扰,它很少像肺癌、食管癌那样发生全身性转移。因此,在胸腺瘤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局部治疗。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即使是未能完全切除,或仅做到部分肿瘤切除的患者,都可能获得很长的生存期,甚至超过十年。这是其他恶性肿瘤难以实现的。所以,对于胸腺肿瘤患者而言,“与瘤共生”是可行的,并且很多人能够实现长期、高质量的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