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医院肿瘤科 万莉
古城西安传来的学术强音,为这个秋冬时节增添了思想的暖流。通过线上平台,我全程聆听了2025 CACA西北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一名肿瘤科护士长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整合护理专委会委员,此次盛会于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认知的重构。大会“人为干预与人体自然力:科技赋能整合防治”的主题,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肿瘤护理工作在新时期转型与深化的航向。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本次大会,让我对这句口号的理解从概念走向了临床实践的具象。我深刻认识到,整合医学绝非多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患者生命全程的、有机的、深度的融合。而护士,正是这一融合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枢纽”与“粘合剂”,是前沿医疗理念落地为患者温暖体验的关键执行者与协调者。
一、前沿诊疗的护航者:从知识更新到照护升级
陈志南院士关于“免疫细胞治疗2.0时代”的阐述,令人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飞跃,更是对护理专业的全新挑战与赋能。我意识到,对于接受此类尖端治疗的患者,我们的护理必须从传统的生活照护,前置并深化为全程化、预见性的专业守护。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复杂的输液规程,更需精准识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早期征兆,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的生命防线。
同样,王洁教授深入剖析的肺癌靶向与免疫治疗耐药管理,则将护理的阵地推向了“院外”与“日常”。护士在患者用药依从性管理、不良反应自我监测与报告、以及心理支持方面的角色,变得空前重要。我们将计划在科室试点建立“肺癌靶向/免疫治疗患者管理档案”,待模式成熟后,逐步推广至其他癌种,通过系统性的随访教育,赋能患者成为自身健康的积极参与者。从而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
二、全程管理的践行者:从病房走向防筛与康复
聂勇战教授构建的整合型肿瘤预警早诊体系,与胡毅教授展示的机器人支气管镜、电磁导航等精准诊断技术,让我清晰地看到,护理工作的边界正被极大地拓宽。护理的价值,必须向“防、筛、诊、治、康”全链条渗透。我们不应只是病房里的“被动执行者”,更应成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者与教育者。
我计划带领科室,将大会中关于上消化道癌、肺结节等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走进社区与校园,并通过问卷与随访,评估科普成效,持续优化内容。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对筛查出的早期患者实施 “护理主导的个案管理随访模式”,提供从心理疏导、生活方式指导到定期提醒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从“治病”到“护人”的跨越。
三、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整合者:用温度平衡技术的刻度
陈佳艺教授对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生物学解析,以及为保护器官功能所倡导的物理、生物双重引导技术,深刻提醒我们,在追求疗效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将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置于核心地位。这要求我们的护理,必须是有温度的精准护理。我们将更主动地评估放疗患者的心功能与不适症状,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技术操作的细节之中。
大会贯穿的整合医学思想,其最终落脚点正是“人”。这与我们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无论是面对需进行功能与外观重大抉择的头颈癌患者、因治疗而经历身体意象改变的乳腺癌患者,还是所有癌种终末期患者的身心痛苦,我们都需要运用叙事护理、家庭会议等人文工具。这旨在帮助他们在每一个影响生活质量的决策关口,找到个人价值与医疗方案之间的最佳平衡,让技术干预的生命,始终被深度共情所照亮。
整合之路,护理同行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这次大会让我坚信,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整合,更是我们护理理念、角色与价值的整合。前沿科技是我们坚实的武器,而“以人为本”的照护,则是我们永不褪色的灵魂。我将把这次的收获化为行动,带领我的团队,在整合医学的星辰大海上,贡献护理人不可或缺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