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吴卓君
癌症的发展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我们想知道,这辆车排出的尾气(代谢物)仅仅是它狂奔后的结果,还是说,这些尾气本身就是驱动它前进的燃料?弄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能否通过检测“尾气”来预警、甚至通过切断“特殊燃料”来逼停这辆车,至关重要。
一、代谢变化:既是“因”也是“果”,是癌症的“帮凶”
这个问题答案很关键:肿瘤代谢物的变化,既是“因”,也是“果”,它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起初,它是“果”,但很快变成“因”。 最开始,正常的细胞因为基因突变(比如KRAS、MYC等癌基因激活)这个“最初的火花”,才开始改变自己的代谢方式。这时,代谢变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紧接着,它就成了“帮凶”和“发动机”。 改变后的代谢方式,比如大量消耗葡萄糖、产生乳酸(瓦博格效应),并不是无用的。它们为癌细胞的快速分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建筑材料(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这就好比叛乱的工厂改变了生产线,不再生产日常用品,转而全力生产武器弹药。这个时候,异常的代谢不再是被动结果,而是主动维持和促进肿瘤生长不可或缺的“发动机”。特别是在癌症转移这个最致命的阶段,代谢变化更是关键的“生存技能”。当癌细胞要侵袭时, 它们释放乳酸等酸性物质,腐蚀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为自己开道。当它们在血液中循环时, 面对免疫系统的围攻,它们会启动特殊的代谢途径(如PPP途径)来生产“解毒剂”(如谷胱甘肽),抵抗氧化应激,从而活下来。当它们在新器官定植时, 必须适应新的微环境,调整自己的代谢菜单来获取营养,才能站稳脚跟,最终形成转移灶。所以,肿瘤代谢的变化绝非简单的“尾气”,它是癌症实现恶性进展的核心能力和致命弱点。
二、变化快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用作标志物和治疗手段?
代谢变化如此之快、如此多样,这确实是个挑战,但恰恰也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1. 作为诊断标志物:捕捉“实时动态”,实现早期预警。其优势在于代谢变化发生在癌症发展的每一步,而且非常活跃,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影像技术或液体活检来实时捕捉肿瘤的动态。 在癌前病变阶段,代谢已经发生改变。例如,某些癌前病变细胞表面会出现特殊的“葡萄糖搬运工”。如果能开发出针对它的示踪剂,就能在非常早的阶段“点亮”这些可疑病灶,实现超早期诊断。不同的肿瘤,甚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其“代谢指纹”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代谢谱,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肿瘤的侵略性和当前所处的阶段。
2. 作为治疗干预手段:攻击“生存必需”,克服耐药性。代谢的“灵活性”确实让单一靶向药容易失效。癌细胞会像变色龙一样切换代谢模式来逃避攻击。但我们的策略不应该是“一刀切”,而应该是:在特定阶段,癌细胞对某种代谢途径有“成瘾性”。比如,在血液中漂流的循环肿瘤细胞极度依赖PPP途径来抗氧化。那么,针对这个途径开发药物,就可能在其最脆弱的时候将其一举歼灭。也可以将代谢抑制剂与传统的化疗、靶向药或免疫疗法联用。当癌细胞试图改变代谢模式来抵抗传统药物时,代谢抑制剂正好堵住它的退路,起到“围追堵截”的效果。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的实时代谢状态,就像查看一份“代谢体检报告”,然后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肿瘤此刻主要“吃”什么,我们就断它的“粮草”。
总而言之,肿瘤代谢物的变化是驱动癌症发展的核心“帮凶”,而不仅仅是事后结果。它变化快、异质性强,这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灵敏的“警报器”,用于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控,在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精准打击它当时最依赖的代谢通路,从而开发出更聪明、更有效的个体化疗法。未来的癌症治疗,很可能不再是简单地“见招拆招”,而是通过解读肿瘤的“代谢密码”,提前预判它的行动,并进行精准阻击。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无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