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任立伟
2025年9月23日的“CACA前沿播”第27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盛宴。作为樊代明院士的学生,我全程聆听了这场关于《Cell》重磅成果——新型通用型CAR-T疗法的深度讨论。会议中,樊院士的点评高屋建瓴,既有对前沿技术的精准洞察,又饱含对医学未来的深邃思考,令我受益匪浅。
一、“糖盾护体”:从微观突破到宏观整合
本次会议聚焦的“糖基化修饰”技术,通过敲除SPPL3基因在CAR-T细胞表面形成“糖盾”,使其逃逸宿主免疫攻击,实现异体通用。这一技术被多位专家誉为“里程碑式突破”。樊院士在点评中跳出技术细节,从更宏大的视角指出:“糖基化是生命调控的‘态’而非‘点’”,其失衡与肿瘤、免疫、代谢等全身性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他回忆起自己早年研究多药耐药性的经历,从基因、蛋白到RNA层层深入,最终发现糖链调控的核心作用,正是“整合医学”思想的生动体现——疾病不是单一靶点的问题,而是整体网络中“关系”的失衡。
二、“合之策”与“双向奔赴”: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升华
樊院士在《合之策 VI》中提出“双向奔赴,知行互勉”,强调理论攀高与实践求深必须相辅相成。今晚的讨论恰恰印证了这一思想:理论攀高:北大与301团队通过基础筛选发现SPPL3靶点,并阐释糖基化调控免疫识别的机制,是“象牙琢玉”的典范;实践求深:韩为东教授团队将这一发现转化为临床可用的通用型CAR-T,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真正实现“橘井汲泉”;双向奔赴:樊院士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开辟了“糖调控”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等领域的应用可能,体现了“理践相济,道枢常旋”的整合思维。
三、樊院士的“整合观”:从抗癌到控癌,再到保身
樊院士在总结中再次强调:“医学的未来不在于简单的切杀放,而在于整体调节。”他以糖基化为例,指出运动、心理、中医等整体干预方式可能对“糖态”调控产生深远影响。这种从“抗癌”到“控瘤”再到“保人”的进阶思路,正是整合医学的精髓——医学不仅要治“人的病”,更要治“病的人”。
四、感悟: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
作为学生,我深深被樊院士的格局所震撼。他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技术背后的哲学:
1.谦逊与迭代:韩为东教授称成果“只是起点”,樊院士亦强调“文章发表不是终点”,这种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学家的本色;
2.整体与局部:从糖基化到全身调控,从CAR-T到整合医学,樊院士始终倡导“见树亦见林”的思维;
3.传承与创新:他鼓励年轻学者如“青年先锋”般勇于突破,同时不忘提醒“勿用黑框自缚”,体现对文化符号的尊重与人文关怀。
今晚的会议,不仅让我看到中国科学家在CAR-T领域的领先突破,更让我体会到樊院士所倡导的“整合医学”如何将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宏大愿景。正如《合之策》中所言:“根深叶漫,医树参天。”唯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医学之树才能生生不息。作为后学,我愿以此为志,在整合医学的道路上躬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