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0月18日,古都西安,2025CACA 整合肺癌大会-小细胞肺癌分会场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这场汇聚全国小细胞肺癌领域顶尖专家的学术盛宴,在大会主席胡毅教授的主持下,展开了一场跨越学科、激荡思想的深度对话,为小细胞肺癌诊疗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高屋建瓴,锚定方向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主持,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亲临会场为大会致辞。樊代明理事长当场宣布胡毅主任接任小细胞肺癌主任委员工作,同时并对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寄予“把小做大,把大做强”的厚望。他强调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中极具挑战的亚型,整合多学科力量、探索前沿诊疗路径是破局关键,为整场会议奠定了高站位的基调。
胡毅教授指出:号角吹响,战旗高扬,在理事长的高纬度指引下,在主委、副主委的硬核带领下,在全体委员的倾心付出共同努力下,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一定会多产出,结硕果,专委会与每位委员互促成长,越来越好,共同推动小细胞肺癌临床与转化研究快速发展,引领前沿。
随后,大会主席胡毅教授带来《小细胞肺癌研究回顾和未来方向》的精彩报告,从历史纵深梳理SCLC研究脉络,又立足当下前沿,展望未来诊疗趋势,深入浅出,引领方向,打开格局,转变观念,
为后续讨论指明方向。该环节由刘哲峰教授主持。
多维碰撞,探寻治愈密码
局限期SCLC的优化治疗——治愈之路如何延伸(MDT 病例讨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学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曙教授共同主持“局限期SCLC的优化治疗——治愈之路如何延伸(MDT 病例讨论)”环节。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闫小龙教授聚焦《外科治疗在SCLC全程管理中的地位和挑战》,深入剖析外科干预的时机与边界,为外科在局限期SCLC治疗中的角色定位提供新思考。
吉林省肿瘤医院董莹教授围绕 “大分割放疗 vs 常规分割放疗联合 CCRT 用于 LS-SCLC 治疗模式?” 展开探讨,对比不同放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放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夏曙教授主持病例讨论环节及圆桌讨论环节
宁波市第二医院饶创宙教授带来《局限期SCLC病例分享,展现临床真实诊疗场景》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马俊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孟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童凡教授、海南省肿瘤医院吴军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银教授五位专家组成的MDT团队,针对病例展开《专家解读差异》讨论。
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视角出发,就治疗策略、方案调整等问题各抒己见,思想交锋间,为局限期 SCLC 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凝聚共识。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曙教授进行小结,提炼该环节核心要点,为局限期SCLC优化治疗提供整合性思路。
前沿探索,孕育突破希望
转化研究驱动临床变革与临床试验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胡洁教授主持学术环节
吉林省肿瘤医院李慧教授带来《SCLC 免疫微环境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深入解析 SCLC 免疫微环境特征及生物标志物在诊疗中的潜在价值,为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主持临床实验讨论环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同梅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马丽霞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钟献教授三位专家围绕转化研究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搭建起转化的桥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哲峰教授主持“临床试验速递”第一部分
吉林省肿瘤医院柳菁菁教授带来临床试验速递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主持“临床试验速递”第二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李杰教授带来临床试验速递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陶海涛教授带来临床试验最新进展分享
几位专家的分享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到 SCLC 领域前沿研究动态,为未来治疗突破带来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赵征教授主持 “大咖讨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辉塔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杨彬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凯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况鹏教授等专家齐聚,针对转化研究与临床试验中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碰撞出创新火花。
观点交锋,明晰免疫治疗格局
广泛期 SCLC 的一线治疗 — 免疫时代的再定义(辩论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主持“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免疫时代的再定义(辩论赛)” 引导议题环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围绕 “免疫药物入局:SCLC 一线治疗的生存增益与毒性”,剖析免疫治疗带来的生存突破与伴随的毒性挑战。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何雅億教授聚焦 “ADC 及双抗在 ES-SCLC 的应用及前景”,展望新型药物在广泛期 SCLC 治疗中的潜力。

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常建华教授主持焦点辩论,辩题聚焦 “ES-SCLC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各治疗阶段中的地位及作用”。
正方队长: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启鸣教授,队员:吉林省肿瘤医院杨长良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卢红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韩啸教授、北京医院赵喆教授;坚持“各治疗阶段中不加入抗血管”。
反方队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队员:赣州市肿瘤医院丁金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傅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红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田翠孟教授;坚持“各治疗阶段中加入抗血管”。
双方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从循证医学证据到临床实际案例,全方位论证己方观点,激烈的辩论让现场学术氛围达到高潮,也让与会者对广泛期 SCLC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辩论结束后,邬麟教授、常建华教授进行小结,梳理辩论核心观点,为广泛期 SCLC 一线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多元视角。
颁奖环节
胡毅教授为正方代表及优秀辩手颁发证书
胡毅教授为反方代表及优秀辩手颁发证书
大会总结
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大会主席胡毅教授总结中提到回顾整场会议,从局限期到广泛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病例讨论到辩论交锋,每个环节都精彩纷呈、干货满满。胡毅教授强调,此次分会场的成功举办,是小细胞肺癌领域多学科整合的生动实践,各位专家的分享与讨论,凝聚了众多智慧结晶,为 SCLC 诊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需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加强转化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共同推动小细胞肺癌诊疗事业不断向前,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这场持续四小时的学术盛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小细胞肺癌领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又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攻坚之路。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明天必将更加光明,更多患者将因此受益,在与癌症的抗争中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