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杨启帆
九月的盛京沈阳凉意十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2025年东北整合肿瘤学大会现场的热烈氛围。本次会议由樊代明院士与朴浩哲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与执行主席,并邀请了江涛院士、曹志成教授、李茂群教授与陈凛教授等行业领军人物作大会主旨报告。本次大会共设1个主会场与12个分会场,涉及肿瘤防控、肿瘤药学、个案管理与介入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新的个体化手术策略等新疗法、新手段,也有特定肿瘤分类与治疗的前沿进展,这次盛会虽然议程仅有3天,但内容详实、异彩纷呈,令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作为85万名中国抗癌协会CACA会员的普通一员,我首先对樊院士在大会中讲到协会近7年来特别是今年取得的各项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协会以团结和动员全国各学科肿瘤科技工作者,促进肿瘤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抗癌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肿瘤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服务为宗旨。在国内,协会会员队伍从开始的5万人到今天的成长为85万人,提出各省区域化,区域全国化,开设“CACA前沿播”活动,不断向外界传播抗癌强音;国际上,协会提出全国国际化口号,与全球多个国家定期举办双边抗癌峰会,传播中国抗癌智慧,推出了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收获巨大反响与影响力。这一路来筚路蓝缕,协会完成的17项大项工作就像一颗颗珍珠,在院士统筹整合的思想下串联起来成为了一串璀璨的“项链”。
比起已经获得的种种成就与硕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樊院士在讲话中提及的肿瘤防治的理念与思想。当前,肿瘤分类的新规则不断细化,内外科的干预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看似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收获与进展。但谈及治疗效果,却总让人觉得镜中赏花、水中捞月,颇有隔靴搔痒之嫌,我认为归根究底,还是在肿瘤防治的具体实践中缺乏统揽全局的理论思想纲领所致。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曾进行过丰富且深刻的论述,并借此领导了新中国的独立与解放。习总书记也提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因此,我们要想在肿瘤防治领域取得真正的进展,就必须要以理念为基。而樊院士提出的肿瘤防治的整合医学思想,正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优秀理念。
樊院士认为,在医学实践层面,我们应对肿瘤的理念应从单一的抗癌向“抗癌-控瘤-保人(护生)”转变。传统抗癌思路主张彻底消灭癌细胞,追求肿瘤完全消退,但却忽视了患者身体状态,对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治疗过程带给患者的身体损伤甚至大于治疗产生的临床获益。而随着临床实践中认知不断深化和医疗技术进步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慢病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抗癌思路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在新治疗技术的加持下,“控瘤”理念应运而生,即对于部分恶性化程度低、惰性强,较少转移与复发的肿瘤,临床上可以采取控制其生长速度、争取长期“带瘤生存”的新策略,使患者尽可能获得高生存质量。此外,随着患者生命延长,其抗癌战线也顺势不断后延,因此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身体状态的维护变得愈发重要,“保人”成为新的重点。在我看来,抗癌、控瘤、保人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机械递进关系,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协作的动态循环关系。其中“抗癌”是根本,对于早期癌症,抗癌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大的临床获益甚至使其痊愈;“控瘤”是关键,特别是当肿瘤难以彻底清除时,抑制肿瘤进展,使其维持在稳定状态,为患者带瘤生存创造条件;“保人”是是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通过保护正常器官功能、减少治疗损伤、管理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身体状态,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最后,“保人”措施又为进一步“抗癌”和“控瘤”创造身体基础,最终形成一种螺旋上升、追求最佳生存获益的循环状态。
在肿瘤学科发展层面上,樊院士在采访中再次重申“3 ALL”策略理念,即“All For Cancer”、“For All Cancer”和“For Cancer All”。首先,“All For Cancer”是指打破单一学科壁垒,在科技进步迅猛的今天,借助“MDT to HIM”模式,充分把握多学科资源优势,系统提升肿瘤诊治康复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克服专业壁垒产生的局限;其次;“For All Cancer”则侧重从全局的角度看待肿瘤,积极总结不同瘤种的共同特征,同时客观看待其多样性与差异性,尽可能使最多的患者群体得到获益;最后,“For Cancer All”以患者的全程管理为抓手,将抗肿瘤工作贯穿“防、筛、诊、治、康”5大环节与“评估、计划、评价、反馈、实施”5个步骤,针对每名患者进行个体化、全程化的动态持续医疗服务,并借此推动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升级与重构。“抗癌-控瘤-保人(护生)”理念与“3 All”理念两者分别侧重医学实践与学科发展,正如飞机的一体两翼,为医学发展指明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
作为一名还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我仅仅是中国抗癌协会的一名晚生后辈,借助这次大会,我对整合医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然而,我也惭愧的承认我对院士思想的体悟与思考或许仍有局限与不足,作为整合医学思想的追随者,我所能做的、要做的还有很多。愿随春风寄桃李,永沐师恩向杏坛。希望能在日后听到院士更多的讲座与分享,与院士的思想产生更多的共鸣与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