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乳腺肿瘤整复分会场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2025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指南中国行及公益行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乳腺肿瘤整形技术前沿,兼顾学术交流与患教公益,通过指南解读、主题报告、多学科诊疗讨论、精彩手术演示及患教科普等形式,为乳腺肿瘤整复领域临床实践、学术研究及患者教育注入全方位活力。
高规格开幕,擘画领域新篇
会议伊始,张国君教授带来开场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参会专家、同仁致以热烈欢迎,明确指出本次会议在推动乳腺肿瘤整复技术规范化落地、深化患教公益服务方面的双重价值;作为乳腺肿瘤整复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尹健教授在致辞中着重强调CACA 指南巡讲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呼吁以指南为纲,提升诊疗同质化水平;聂建云教授代表云南省肿瘤医院,表达了对乳腺肿瘤整复学科发展的全力支持,承诺为区域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提供坚实保障。随后,尹健、张国君、聂建云、唐军、刘德权、唐一吟等专家共同发布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并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乳腺肿瘤整复领域在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为推动 CACA 指南精准落地临床,会议第一阶段聚焦指南核心内容,邀请领域权威专家开展专题解读与研讨,层层剖析技术要点与实践路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主持解读环节,天津市肿瘤医院尹健教授作专题演讲《CACA 指南 - 乳房再造篇》,作为指南核心撰写者,系统梳理了指南的编写背景、核心框架,详细讲解乳房再造的适应证筛选、术式个性化选择及长期效果评估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 “从指南到实践” 的操作指引;
云南省肿瘤医院刘德权教授主持,山东省肿瘤医院于志勇教授解读《CACA 指南 - 胸壁缺损修复篇》,从胸壁缺损的分型标准切入,结合临床案例阐释修复材料的选择原则与手术操作技巧,破解复杂缺损修复的临床难点;
云南省肿瘤医院汤琦教授主持技术专题分享,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文涛教授以《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Ⅰ 期乳房重建并感觉功能重建》为主题,展示腔镜技术如何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实现乳房外形与感觉功能的双重修复,为微创化、功能化重建提供新思路。
解读环节后,浙江省肿瘤医院夏想厚教授主持专家研讨,丁津生、刘洪、马鹏勋、艾俊等专家围绕 “指南落地中的临床疑点”“不同术式的适用场景差异”“基层医院技术推广难点” 等问题深入交流,从多视角拓展指南应用边界,为参会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践参考。
前沿报告、多学科诊疗与精彩手术演示,拓宽临床视野
前沿碰撞 + 实战演示:拓宽临床视野,提升技术能力
会议第二、三阶段聚焦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通过前沿主题报告、多学科诊疗(MDT)研讨及手术实况演示,将学术高度与临床实用性深度融合。
前沿主题报告:聚焦技术突破
天津市肿瘤医院赵洪猛教授主持报告环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军教授以《邻近穿支皮瓣乳房缺损修复》为题,结合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数据,详解邻近穿支皮瓣的解剖优势、设计要点及术后疗效,为乳房缺损修复提供更灵活的术式选择;
湖南省肿瘤医院胡小波教授主持下,浙江省人民医院郑有卯教授阐述《超显微淋巴 - 静脉吻合术(LVA)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分享LVA 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手术操作关键,为解决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提供创新方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孙建伟教授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志阳教授解析《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及其处理》,从血栓形成机制、风险分层评估到预防与治疗策略,构建全周期血栓管理体系,填补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知识空白。报告结束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昕教授主持热点研讨,来方远、熊盾、雷海、李庄、罗飞鹏等专家围绕“新技术的临床转化路径”“复杂病例的个体化诊疗”展开热议,碰撞出多维度的临床思路。
多学科诊疗研讨: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
第三阶段多学科诊疗环节,以“整合多学科智慧,优化患者全程照护”为目标,邀请外科、放疗、护理领域专家共同研讨。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毅教授主持,天津市肿瘤医院王静教授探讨《乳房再造与放疗》,深入分析放疗对乳房再造时机选择、修复材料耐受性及长期美学效果的影响,明确“放疗 - 再造”协同的诊疗原则;云南省肿瘤医院李莉教授主持,天津市肿瘤医院王小媛教授分享《自体乳房再造临床护理实践》,从围手术期护理细节、并发症预防措施到患者康复指导,总结标准化护理流程。李娅、周洁、杨秉坤、罗飞鹏等专家进一步融合多学科视角,构建起“诊断 - 治疗 - 康复”全周期的乳腺肿瘤整复管理体系。
手术演示:直观呈现技术前沿
会议同步开展三场高水准手术实况演示,为参会者带来沉浸式的技术学习体验:
尹健教授团队演示DIEP(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手术,全程展现皮瓣精准分离、血管吻合及乳房形态塑形的精细操作,凸显该术式在美学效果与供区保护上的优势;
唐一吟教授团队演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房重建手术,通过机器人系统的高清视野与灵活操作臂,完成复杂解剖结构下的精准重建,彰显智能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价值;
刘德权、赵平教授团队演示腔镜辅助乳房重建手术,聚焦微创理念,展示如何通过小切口实现肿瘤根治与乳房重建,最大化减少手术创伤、保护患者功能。
三场演示从不同技术维度,直观呈现乳腺肿瘤整复手术的前沿进展,为参会者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战经验。
本次会议突破传统学术会议的边界,同步开设乳腺癌患者及家属专属患教专场,将专业价值延伸至公益领域。天津市肿瘤医院王小媛教授、戚春雪教授与云南省肿瘤医院李莉教授联袂授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围绕“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乳房再造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癌症患者心理调适方法”等患者关切的话题展开科普,并现场解答“再造手术的恢复期多久”“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康复后能否正常生活”等疑问。
患教环节不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科学、权威的健康指导,更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树立抗癌信心,充分体现了乳腺肿瘤整复领域“技术为基、人文为魂”的发展理念。
总结展望:锚定“整合、规范、创新、人文”新航向
会议闭幕式上,尹健、唐一吟教授共同作总结发言。他们高度肯定本次会议的成果——既实现了 CACA 指南的深度推广,推动了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更通过公益患教传递了行业温度;同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需持续深化指南在基层医院的落地应用,加强跨区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进一步推广微创化、智能化的重建技术;此外,要扩大患教科普的覆盖面,让更多乳腺癌患者受益于规范诊疗与科学康复指导。
本次昆明站巡讲及公益行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乳腺肿瘤整复领域献上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盛宴,更将前沿技术、规范理念与公益关怀辐射至西南地区,为提升区域乳腺肿瘤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注入强劲动力。未来,乳腺肿瘤整复领域将继续以“整合创新”为驱动、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在规范化发展与人文关怀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治愈疾病、重拾美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