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聚力整合,赋能共赢——CACA整合‘药学+临床’全程管理专项暨肿瘤用药安全护航工程优秀全程个案管理案例征集·消化肿瘤专场”在沈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消化肿瘤领域合理用药与全程规范化管理,通过案例展演与深度研讨的形式,系统展示了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在提升肿瘤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为提升肿瘤诊疗水平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发展动力。
会议现场
院士引领,共话肿瘤整合治疗新纪元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强调,肿瘤治疗必须超越传统单一用药模式,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科学制定方案。他强调用药需统筹“控瘤”与“保人”,兼顾抗癌效果与器官保护,系统性防控多器官合并症,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应推动建立多学科协同的个体化治疗机制,汇聚多学科智慧,应对复杂病例,推广先进经验,全面提升肿瘤治疗的精准性与人文关怀水平。
樊代明院士致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振宁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全程个案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整合“药学+临床”多方资源,实现治疗全程的精细化协同,更有助于提升用药安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本次案例征集活动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能通过真实、可推广的优秀案例,推动肿瘤诊疗路径标准化和全程管理水平提升,为我国消化肿瘤领域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王振宁教授致辞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阳教授进一步指出,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相关免疫毒性已成为影响患者疗效与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对免疫治疗毒副反应的认知仍需深化,因此,应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协作,通过系统化的全程个案管理,不断提升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预测与处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肿瘤用药的安全、有效与精准护航。
张阳教授致辞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赵宁先生表示,作为公益支持企业,恒瑞医药始终致力于推动消化肿瘤诊疗事业的发展。他重点介绍了肿瘤支持治疗领域推出的多项创新产品,包括国内首个化疗后24小时可用长效升白药、全球唯一获批国内CTIT适应证的血小板生成药物,以及半衰期达188小时的长效双靶点止吐药。未来恒瑞将继续与临床专家深入合作,共同探索肿瘤全病程管理的创新模式。
赵宁先生致辞
多维展演与智慧碰撞
案例展演环节由江西省人民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郑智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小倩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小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军和教授、张阳教授依次主持。
主持嘉宾
郑智教授首先对本次案例展演的规则与流程进行了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他全面阐述了展演团队的基本组成要求、案例分享的具体内容框架、评审标准的设定依据与评分细则,并对展演过程中的时间安排、问答环节及注意事项作了明确说明,为后续案例分享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清晰的规范基础。
郑智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毛银玲教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苓教授、鞍山市肿瘤医院刘钰涵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邢锐教授、通用技术辽油宝石花医院申龙海教授、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曹福彬教授共同组成权威专家评审团,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厚的专业背景,为案例评审提供多角度、高水平的学术支持。随后,案例展演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专家评审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展示了一例胃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案例。该案例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治疗过程中动态调整诊疗与护理方案。团队通过置入输液港优化静脉给药途径,并针对性实施预防血栓、感染的预防措施。此外,治疗方案还融入了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协同优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
案例展演结束后,樊代明院士结合临床实践与学科前沿,对展演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精准指导。他充分肯定展演团队在肿瘤全程个案管理过程中展现的专业水平与人文关怀,并就病因分析、病例资料呈现及综合治疗策略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优化建议。樊院士从临床实践出发指明了具有建设性的提升路径,为推进肿瘤诊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学术动能与思想引领。
樊代明院士点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团队分享了一例晚期胃癌患者的多学科协同个案管理实践。自胃癌腹膜转移确诊起,团队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步处理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在不良反应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控,如采用托烷司琼的三联止吐方案,并结合中医穴位按压。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个案管理全流程覆盖,最终患者一线治疗PFS达20.9个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团队以“一例晚期巨大肝癌患者的长生存答卷”为题进行案例展示。该案例中,MDT团队针对性制定了“介入+靶向→免疫联合抗血管+放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的阶梯治疗方案,患者二线治疗后达58.5个月PFS。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团队通过药物调整、耳穴压豆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个案管理师统筹营养、心理、随访等支持措施,最终患者总生存期达70.5个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团队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团队分享了一位低位直肠癌患者全程治疗的个案管理实践。MDT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全新新辅助治疗(TNT)方案,通过XELOX化疗联合VMAT放疗实现肿瘤降期,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个案管理师全程统筹协调诊疗流程,包括PICC置管维护、放射性皮肤护理、用药提醒、心理支持及随访计划,及时发现病情进展,为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了关键依据。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团队
浙江省肿瘤医院团队展示了一例妊娠期直肠癌患者“身-心-社-灵”全程管理实践。在生理层面,团队应用G-CSF处理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并指导患者低渣饮食;心理层面,通过接纳承诺疗法疏解焦虑,患者心理痛苦评分从5分降至1分;社会支持方面,借助视频指导辅食添加,并授“营养导师勋章”增强家庭角色认同;精神层面以叙事疗愈助患者重建生命意义。
浙江省肿瘤医院团队
辽宁省人民医院赫丽杰教授进行了“消化道肿瘤治疗发展过程中共谋血液学毒性管理的优化之路”专题演讲,系统梳理了消化道肿瘤治疗中血液学毒性的管理策略与最新进展。她指出,应进一步优化临床路径、完善随访体系,通过规范化管理降低血液学毒性对治疗结局的负面影响,为提升肿瘤治疗整体获益贡献力量。
赫丽杰教授
随后大会隆重揭晓了本次案例展演活动的评选结果。经权威专家评审团多轮评议,最终评选出六大奖项,包括“卓越之星”“实践之星”“风采之星”“创新之星”“突破之星”和“人气之星”。此次奖项设置全面覆盖了个案管理实践的不同维度,充分体现了对肿瘤全程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方向的倡导与推动。
案例评选结果
凝聚共识,共绘肿瘤全程管理新蓝图
张阳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了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从合理用药、多学科协作、药学与临床整合、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肿瘤全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通过多个真实、鲜活的临床案例分享,系统展示了个案管理模式在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的显著价值,为消化肿瘤乃至整个肿瘤领域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动力支持,有助于推动肿瘤诊疗向更加规范、精细、人文的方向持续发展。
张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