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启航:结直肠癌科普行动”顺利举办

    为提高罹患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普及科学诊疗手段与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对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筛查重要性的认知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共同承办,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功效营养科技工作委员会协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健康启航:结直肠癌科普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于2025年9月4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功举办。


    此次线下科普活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张筱倩医生担任主持,邀请各个科室专家及教授到场,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通过“专家讲解+互动问答+会后一对一咨询”的形式,让专业医疗知识变得通俗可触。

    活动开场由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刘骞教授致开幕辞。刘骞教授在致辞中开篇点明结直肠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的现状,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应增强对疾病的认知,重视早期筛查。随后,刘骞教授结合科室临床经验,分享了结直肠肿瘤防治的核心要点,指出结直肠肿瘤是典型的“可防可治”疾病,定期进行肠癌筛查,能有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会议第二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医生王猛以《麻醉与人文》展开分享,为患者、家属及医疗从业者带来了兼具专业性与温度的医学知识科普,有效缓解了大众对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认知误区与焦虑情绪。王猛医生首先聚焦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核心专业内容,再将视角转向医疗服务中的“人”,帮助患者建立心理安全感,减轻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增加患者延长生存的机会,减少患者身体不适感,术后主动跟进患者恢复情况,结合疼痛评分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同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为其提供心理疏导,让医疗服务既有“技术精度”,也有“人文温度”。不仅让大家清晰了解了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医疗团队对患者身心需求的关注,为后续诊疗沟通打下了良好基础。


    会议第三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护士长张怡围绕《肠造口患者日常生活指导》主题展开分享,为肠造口患者、家属及相关照护者带来了实用且细致的健康指导,助力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张怡护士结合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从肠造口患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需求出发,分模块进行详细讲解。重点强调了造口周围皮肤保护的关键,针对患者及家属尤为关注的日常场景适应问题,张怡护士长给出了具体建议。饮食上,她列出了术后不同阶段的适宜食物与需谨慎食用的食物;穿着上,建议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腰带等压迫造口部位;出行与运动方面,明确了术后可逐步恢复的活动类型,以及需避免的剧烈运动,同时分享了外出时造口袋携带、应急处理的小技巧,消除患者“不敢出门”的顾虑。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不仅学会了科学的造口护理方法,更打消了对术后生活的担忧,为回归正常生活增添了信心。


    会议第四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张筱倩医生围绕《查体发现结直肠癌到底应该怎么办?》主题展开解答,为查体中确诊或疑似结直肠癌的人群、患者及关注肠道健康的家属,带来了清晰且具指导性的诊疗与应对建议,帮助大家科学面对疾病,避免恐慌与盲目就医。指出部分人可能因恐惧而回避进一步检查,或急于治疗而轻信非正规渠道信息,强调“理性对待、规范诊疗”是首要原则。随后,张筱倩医师结合不同分期的特点,讲解了常见治疗手段的适用场景: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多采用内镜下切除,中期则多为腹腔镜微创手术,中晚期患者以手术切除肿瘤及辅助治疗为主。至此大家清晰掌握了从“发现病情”到“规范治疗”的全流程要点,既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也知道了如何科学配合诊疗,为后续应对提供了有力指导。


    会议第五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医生窦利州以《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关注肠道健康的市民、基层医疗从业者及相关患者群体,系统讲解了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诊疗知识,助力大众提升对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认知。窦利州医生结合丰富的内镜诊疗经验,从“诊断”与“治疗”两大核心维度,用通俗语言与临床案例结合的方式展开讲解。在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治疗板块,窦利州医生聚焦内镜治疗的优势与适用场景,讲解了主流治疗方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各种常见问题窦利州医生逐一耐心解答,结合具体病例说明不同情况下的诊疗选择。大家清晰了解了早期结直肠癌内镜诊疗的优势与流程,为肠道健康管理提供了实用指导。


    会议第六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李素云主任围绕《结直肠癌术前营养筛查及营养补充对术后的影响》主题展开分享,为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及临床医护人员带来了专业且实用的营养管理知识,助力患者通过科学营养干预提升手术耐受性与术后恢复效果。李素云医生结合临床营养诊疗经验,从“术前营养筛查”与“营养补充对术后的影响”两大核心板块展开详细讲解,强调营养管理是结直肠癌诊疗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素云医生首先明确,术前营养筛查的核心目标是及时发现营养不良风险,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针对营养补充对术后的影响,李素云医生结合临床研究数据与案例,阐明了科学营养补充的重要价值。让大家认识到术前营养筛查与术后营养补充的重要性,避免了“术前过度节食”“术后盲目进补”等误区,为顺利完成诊疗、加快康复提供了科学指导。


    会议第七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博医生全面解读《结直肠癌药物治疗面面观》为结直肠癌患者及家属,系统梳理了免疫药物、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治疗的核心方案、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助力大众科学认识药物治疗在癌症诊疗中的作用。张博医生从结直肠癌药物治疗的不同应用阶段切入,用通俗语言解析各类治疗方案的特点与逻辑。他首先强调,结直肠癌药物治疗需基于患者病理分期、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核心目标是“精准打击肿瘤、减少副作用、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清晰梳理了结直肠癌药物内科治疗的复杂体系,不仅消除了对“药物治疗”的认知误区,也教会了大家如何与医生高效沟通制定治疗方案,为后续诊疗增添了信心。


    会议第八项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云红护士长详解“结直肠肿瘤术后饮食康复要点”为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家属及照护者带来了系统且实用的饮食指导,助力患者通过科学饮食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逐步回归正常生活。云红护士长结合数十年临床护理经验,从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规律出发,以“循序渐进、个体化调整”为核心原则,分阶段、分场景讲解饮食康复要点,云红护士长强调,术后饮食需严格遵循肠道功能恢复节奏,分三个阶段逐步过渡,避免因饮食不当引发腹胀、腹痛、吻合口漏等问题。内容贴近术后康复实际需求,既帮助大家理清了饮食过渡的节奏,也使大家掌握了应对常见问题的方法,为术后饮食管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在系列科普讲座的尾声,互动问答环节成为连接医疗专家与现场观众的“桥梁”。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营养科、内科等多学科的医护团队代表共同登台,围绕前期讲座中观众未及深入了解的结直肠癌诊疗与康复问题,展开细致解答。现场观众带着自身或家属诊疗过程中的实际困惑踊跃提问,问题既涵盖对诊疗技术细节的追问,也有对日常康复护理的实操咨询。面对每一个问题,医护团队均结合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以通俗的语言、具体的案例进行回应,让患者及家属倍感实用。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多学科医护团队的联合答疑,不仅精准解决了个人困惑,更让大家对结直肠癌的全程管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为后续诊疗与康复增添了信心。


    随着互动问答环节的结束,本次结直肠癌线下科普讲座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讲座通过多学科视角的专业分享与零距离的答疑交流,为大众搭建了科学认知结直肠癌的平台,既传递了权威的医疗知识,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为推动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术后优质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