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四)丨2025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大会

2025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大会系列报道之

名家论坛学术专场报道


8月31日的会议中,大会继续安排专题报告与病例讨论,围绕前沿研究、跨学科合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推动生育力保护在中国的规范化与创新发展,为患者的长期健康与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讲解了《在生育友好型社会中构建癌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策略》。癌症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1.3%患者年龄小于45岁,其大多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等过程对生育力损伤的风险极大。在癌症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间期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使患者疾病痊愈后生育成为可能。治疗恶性肿瘤前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治疗。医生应重视恶性肿瘤高危因素的评估,无论手术与否均需注意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如组织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G3)、侵犯子宫肌层或宫颈间质的深度、脉管淋巴间隙癌栓(LVSI)、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治疗前注意影像学等。有高危因素者,关注术后辅助治疗。魏教授还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评估、卵巢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原则、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卵巢损伤的防治策略、放疗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金丽教授分享了《肿瘤幸存者激素替代治疗策》。妇科肿瘤的治疗目的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功能。妇科恶性肿瘤的年轻化趋势导致医学模式的改变从以瘤为本变为以人为本。医生关注患者生存时间,更应该关注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HRT)的目标是维持或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缩短存活时间。判断是否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般肿瘤学特征及其以前或当前的治疗方法受影响的器官、组织学类型、分子肿瘤学特征、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应用的缓解阶段、治疗后的生存时间、肿瘤相关内分泌特征例如激索受体状态、以前或当前的内分泌肿瘤疗法以及雌激素对特定组织的影响,特别是对特定肿瘤类型的影响。金教授也对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外阴阴道癌、肿瘤遗传风险接受RRSO的患者(乳腺癌)应用HRT的适应症进行了详细介绍。HRT启动时机仍有待长期、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HRT持续时间取决于年龄、疾病情况、绝经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小元教授详细讲解了《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要点》。NCCN指南推荐: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进行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减灭术(早期行分期手术或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淋巴结评估;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减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结合病理超分期可增加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病变明显局限于子宫的患者中假阴性率较低。适合低危子宫内膜样腺癌,减少系统淋巴结切除术的并发症。王教授详细介绍了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使用举宫器械、术前宫腔镜检查、术中肿瘤溢出、术中肿瘤细胞挤压、脱落与拨散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王教授对一段筋膜外子宫切除手术录像进行了精彩讲解。他总结道:早期低危子宫内膜癌可选择SLN,减少并发症;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注重无瘤操作,无瘤原则不可或缺,无它则有瘤;晚期子宫内膜癌宜开腹手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宇教授带来《吹响子宫内膜癌保育前哨》——顺“AUB”之藤,别“AUB-M”之果的精彩讲解。子宫内膜癌的保育条件包括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ER/PR(+)、G1、有条件的 POLE 分型、MRI检查发现病灶局限子宫内膜、无药物治疗及妊娠的禁忌。治疗前应充分知情同意,明确保育治疗非标准治疗方式,存在复发进展可能。AUB的病因诊断目前主要使用FIGO的PALM-COEIN系统。面对AUB患者,诊断AUB-M的策略有:对年龄 >45 岁长期不规律子宫出血、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Lynch 综合征家族史等)、B 超提示子宫内膜过度增厚且回声不均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行诊断性刮宫并行病理检查,有条件者首选宫腔镜直视下定点活检。如疑有 Lynch 综合征,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和适宜的肿瘤筛查。她对既往工作中经治的几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具体分析,分享了她对于子宫内膜癌以及更前期病变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心得。她认为医生应重视子宫内膜癌保育前哨,AUB的确定、AUB警惕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子宫内膜癌筛查以及管理好AUB-0防子宫内膜病变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洋教授分享了《卵巢衰老与改善策略研究》。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工作等因素增加生育风险。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卵巢衰老相关研究。该研究使用单细胞组学新技术,以干细胞构建类胚眙新模型,使用中药和干细胞复合型新药物进行干预。结果表明:线粒体参与了母系遗传、瓶颈效应、阈值效应、异质性共生。线粒体有不同形态分型及分子分型。高龄卵母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以上现象出现在衰老、体外成熟、多襄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过程。高龄组颗粒细胞展现凋亡、氧自由基、DNA断裂等表型。中药对女性生育力具有保护作用。菟丝子、锁阳、人参、党参、补骨脂、蛇床子、仙茅、仙灵脾等中药都有类性激素作用并参与调节卵巢和子宫功能,可一定程度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与卵母细胞质量,改善黄体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他对中药的生育力保护作用进行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并进行了分享。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张晓玲教授带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护策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慢性病”“现代病”“良性癌”“难治之症”。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以及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内异症是导致痛经、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内异症生育力保护策略的诊疗流程最重要的四点包括:重视早期诊断及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适时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内异症生育力保护应贯穿育龄期全过程,遵循“最大化药物管理”的原则:最大化控制病情,一生只做一次手术。内异症常用治疗药物包括NSAID、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GnRHa、中药。她认为,应根据针对不同人群选择激素类药物治疗方案。卵巢内异症手术是“双刃剑”,可引起卵泡流失,主要原因是对血管的损伤和不可避免的切除卵巢正常皮质,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适应证,强调术前生育力评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保护问题与策略”专题讨论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黄树峰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进行规范化诊疗,包括重视早期诊断及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适时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等。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曾俐琴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专科疾病,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育力保护、长期管理非常重要。对于影像学未提示痛经患者,应早期诊断,进行经验性治疗。医学专家应对此形成共识。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王中海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恶变,应早期诊断、早期经验性药物治疗;选择合适手术时机,避免重复手术;手术中精准操作,保护卵巢功能,减少复发可能;术后/生育后:积极指导生,辅助生育。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刘剀教授:李长忠教授举办的这场学术会议非常成功,相信各位参会同僚都受益匪浅。对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移位症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电凝。妇科肿瘤医生应重视与生殖医学科医生合作,术前对内异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生育功能进行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郭端英教授:内异症生育力保护应贯穿于每个妇产科医生的每一次诊疗过程。对年轻有生育要求及不孕患者,手术前应全面评估考虑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超过35岁、双侧卵巢子官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已合并卵巢功能低下者,宜妇科医师与生殖医师会诊后积极治疗。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郭剑锋教授: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被更多关注的健康议题。由于症状不典型和认知不足,它常常被误诊或延误诊断,给年轻女孩的身心健康带来长期影响。家庭、社会应关注青少年内异症群体,医生应重视对青少年内异症的筛查。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颜友良教授带来《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策略与进展》的分享。卵巢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生存率显著提升,生存需求与生育愿望并存,形成了核心矛盾。卵巢癌抗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些手段在消除肿瘤细胞的同时,影响卵巢子宫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手术可能导致卵巢组织损伤和盆腔粘连。化疗药物具有性腺毒性。放疗引发卵泡凋亡和卵巢血管损伤。抗肿瘤治疗与生育力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矛盾。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在消除肿瘤和保护生育力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和采用生育力保存技术,尽可能减少对生育功能的损害,同时确保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育力保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育需求等进行高度个体化的决策。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力的问题与策略”专题讨论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范余娟教授:卵巢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需要在有效治疗肿瘤和最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核心原则是肿瘤治疗第一,生育力保存第二。所有决策必须在不影响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生育力保存方案必须由妇科肿瘤专家、生殖医学专家等多学科团队(MDT)共同制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张丽教授: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牵头的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议题是一个超时代的议题。卵巢手术术前评估应受到重视,避免手术导致的肿瘤分期升级。保留下的对侧卵巢和子宫存在未来复发风险,最终的石蜡病理结果和分期可能比术中判断的更晚。如果发现分期晚、分级高、或淋巴结阳性等高危因素,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完成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或辅助化疗。这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韦枝红教授:对未来生育能力有强烈愿望的卵巢肿瘤患者,应经多学科团队(MDT,包括妇科肿瘤、生殖医学、病理学专家)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确保符合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医学指征。评估保留生育功能(FSS)的可行性,充分告知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与风险。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云飞教授:生育力保存方式飞速发展,现有技术包括胚胎冷冻、卵巢组织冷冻、卵巢移位、GnRH激动剂等手段。AI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生育力保护的策略和实践,从预测、个性化治疗到新技术开发,全方位赋能。对于有意向进行生育力保存的个人意味着更高成功率的希望和更优的决策支持。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包括患侧附件切除术、患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术。全面分期手术包括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大网膜切除术、腹膜多点活检(包括盆腔、侧壁、膈下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取样、对侧卵巢评估(仔细探查并对对侧卵巢进行视诊和触诊)。如果外观有任何异常,需进行活检。不建议对正常外观的对侧卵巢进行预防性切除或楔形活检,这会破坏卵巢储备,导致粘连和不孕。


本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它汇聚了全国各地妇产科学、生殖医学、男性生殖、泌尿外科等领域专家的智慧,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下,促进了深入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丰富了与会同仁们的临床知识储备。会议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围绕“加强生育力保护 守护全生命周期”的主题,通过手术视频、专家共识解读、理论授课、MDT 讨论等形式,促进了生育力保护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术交流。此次会议充分展示了中国抗癌协会生育力保护专委会对妇女健康事业的热情、责任和与卓越成就,期待各位同道们继续以奋斗精神践行责任与担当,共同促进中国生育健康水平的提高。





主持人剪影











大会精彩瞬间










文字撰写:会议报道组(胡艳、朱亭佳、莫钰兰、王安瑾)

初步审校:秘书办、王云飞、罗捷

照片提供:大会会务组

最终审校:李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