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创新 整合攻坚:CACA指南中国行暨非小细胞肺癌整合诊疗研讨会成都站成功召开


20258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CACA指南中国行暨《健康中国2030》提升肺癌五年生存率非小细胞肺癌整合诊疗研讨会”在成都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汇聚国内肺癌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围绕NSCLC诊疗全周期与临床实践痛点展开深度研讨,通过多维度学术碰撞构建指南-证据-临床转化桥梁,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癌症防治战略落地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会议现场

开场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肺癌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患者长生存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本次研讨会聚焦提升五年生存率,正是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希望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更新,推动晚期NSCLC短期控制长期生存跨越。

 

储天晴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表示,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迭代突破,NSCLC已进入精准分型、分层施治新纪元,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挑战近年来,国产创新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为NSCLC患者提供了更契合中国人群特征的治疗方案。

 

王佳蕾教授致辞

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建文教授指出,NSCLC作为肺癌主要类型,整体诊疗在提升疗效、管理毒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传统治疗模式下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有限本次研讨会围绕提升五年生存率核心目标,通过多维度学术交流,有望整合出更贴合临床需求的诊疗路径,为推动肺癌防治事业注入实践力量。

 

秦建文教授

健康中国,五腺生机

第一环节由广元市中心医院赵凌燕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何朗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邓述恺教授依次主持。

 

赵凌燕教授(左)、何朗教授(中)、邓述恺教授(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丹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发展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带来了治疗新格局。卡瑞利珠单抗作为唯一显著提升中国非鳞和鳞状NSCLC患者5年生存的国产PD-15OS率分别为31.2%27.8%,相较对照组分别提升11.9%15.3%有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俊韬教授指出,随着精准治疗的深入,越来越多靶点被发现,靶向治疗也由靶向EGFRALK药物逐渐应用到其他少见靶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逐步实现长期生存。未来应继续优化治疗策略,关注耐药机制与生物标志物,推动个体化治疗与慢病化管理

 

李丹教授(左)、邹俊韬教授(右)

讨论环节,巴中市中心医院陈德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玲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肖晓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凯歌教授一致认为,从临床实践看,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研究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本土化长生存方案;其次,近1/3患者突破5年生存,在可及性与经济性上具优势为基层医院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推动优质诊疗资源下沉;此外,研究成果也验证了国产创新药物的研发实力,为后续新型药物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讨论嘉宾

健康中国,五与鳞比

第二环节由广元市中心医院曾茄教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刘晓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亚伦教授依次主持。

 

曾茄教授(左)、刘晓教授(中)、李亚伦教授(右)

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建文教授指出,肺鳞癌驱动基因突变率较低,靶向治疗受限且生存率显著偏低,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为肺鳞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最新数据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5OS率可达27.8%,是晚期一线鳞状NSCLC患者获得长生存的更优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周斐教授指出CACA肺癌诊疗指南不仅纳入超过60%中国人群研究数据,更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体系。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其治疗需严格遵循分期整合治疗原则,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秦建文教授(左)、周斐教授(右)

讨论环节,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兴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之曦教授、达州市中心医院王平飞教授、彭州市人民医院文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茂媛教授、成都成飞医院曾雪梅教授结合临床需求与研究价值展开深入解读。临床实践中,需根据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经济性、可及性以及患者具体情况等多维因素,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CameL-sq研究5年生存数据27.8%不仅是数字的提升,更将有力推动晚期鳞癌从难治性疾病向可控慢性疾病转变

 

讨论嘉宾

健康中国,五限可能

第三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谢宇平教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柯华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魏海龙教授依次主持。

 

谢宇平教授(左)、柯华教授(中)、魏海龙教授(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涂梨教授指出,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较高,尽管治疗手段多样,但研究群体差异大,患者生存状况仍待提高。CAP-BRAIN研究、C-Brain研究、CTONG 2003等多项研究有力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在脑转移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这一难治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西部战区总医院周菁教授指出,尽管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在肺癌治疗领域已取得显著进步,但耐药问题、毒副反应等挑战依旧不容忽视。基于此,医学界正积极向ADC和双抗药物等创新方向探索,并在初治及经治NSCLC患者治疗中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临床应用带来了曙光。

 

涂梨教授(左)、周菁教授(右)

讨论环节,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人民医院何菊红教授、金堂县中医院刘超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罗林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龙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澜教授进行精彩交流分享。双抗与ADC为晚期NSCLC后线治疗提供新选择,未来探索联合模式或进一步提升5年生存率;对于已多发症状的脑转移患者,可考虑进行早期放疗介入,控制肿瘤生长,缓解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需考虑急性脑水肿、认知功能保护等问题对于初诊脑转移患者,CAP-BRAINC-Brain研究有力证实卡瑞利珠单抗颅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数据充分,契合临床需求

 

讨论嘉宾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魏海龙教授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通过指南解读专题讲课议题思辨,系统梳理了NSCLC前沿进展与实践路径。展望未来,期待我国肺癌领域涌现更多本土化研究成果,产出累累硕果,实现国产药物的领跑弯道超车,让优质诊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患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五年生存率提升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魏海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