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喻军
2025年8月4日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第22期线上会议如期举办。会上聚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方文峰教授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的“SKB264治疗经治EGFR突变NSCLC”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此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原研药物的强大实力,更标志着肺癌治疗步入全新的精准靶向时代,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雄厚实力与无限潜力。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被誉为 “生物导弹”,其精准靶向递送细胞毒药物的能力,承载着改写肿瘤治疗格局的厚望。然而,TROP2靶点在肺癌中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国际上同类靶向TROP2的两种抗体偶联药物在未筛选的NSCLC患者中的临床试验接连受挫,让科研人员一度陷入困境。张力教授团队的关键突破在于,凭借敏锐的科研洞察力精准定位获益人群。他们深入解析分子机制,发现EGFR突变可显著增强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内化与溶酶体摄取,尤其在TKI耐药细胞中摄取率更高,这种对生物学规律的深刻洞悉,如同为 “生物导弹” 装上了双重视角的导航系统。团队跳出国际研究的 “广撒网”的局限,创新性地将 EGFR 突变作为精准筛选标准,成功破解难题,让TROP2-ADC药物的威力精准释放在最可能获益的患者身上。这不仅是单一试验的成功,更是一次研究范式的革新,为全球 ADC 药物研发乃至肿瘤精准治疗领域贡献了宝贵的 “中国方案” 与 “中国智慧”。
2025年3月,芦康沙妥珠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肺癌适应症的 TROP2-ADC药物。这一里程碑意义非凡,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研发的TROP2-ADC实现弯道超车,成功从“快速跟进”(Fast Follow)迈向“同类首创”(First - in - Class)。“全球首个获批肺癌适应症的TROP2-ADC” 不仅是一项技术桂冠,更是一面旗帜,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和药企在源头创新、解决重大临床需求上的决心与实力。
该研究最温暖人心的价值,在于芦康沙妥珠单抗为深陷治疗困境的经治EGFR突变晚期 NSCLC 患者重塑了生存的希望与尊严。它不仅疗效显著,更显著改善了治疗安全性。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意味着患者能减少额外痛苦,更好地维持体力与生活质量,拥抱生命的珍贵时光。当治疗不再局限于冰冷的生存期数字,而是开始关注患者体验与尊严,这正是医学人文精神在肿瘤领域的深刻体现。芦康沙妥珠单抗让“活得更长”与“活得更好”在后线治疗中完美结合,为无数家庭点亮了新的希望。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突变晚期NSCLC后线治疗中的突破,绝非终点,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它的成功为未来更广阔的治疗前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向更前线(如二线甚至一线)拓展,为 EGFR突变患者全程管理提供更强助力;探索与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的联合策略,有望开启协同增效、突破疗效天花板的新篇章;其独特的 “旁观者效应” 机制,也为克服肿瘤异质性提供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这项中国主导的研究所确立的 “精准人群获益” 范式,为全球后续ADC药物研发指明了方向,其影响力将辐射至肺癌乃至更多瘤种。该药作为中国创新药 “出海” 的典范,将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患者,并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肿瘤治疗指南制定和学术话语体系中的权重。
我们坚信,在中国这片日益肥沃的创新沃土上,在中国抗癌协会的引领和凝聚下,必将涌现出更多如芦康沙妥珠单抗般的 “中国之光”。它们将汇聚成璀璨星河,不仅照亮中国肿瘤患者的康复之路,更将为全人类对抗癌症的壮阔征程贡献不可或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