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整体评估篇——《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

1. 概述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CACA)围绕肿瘤预防、早期筛查、精准诊疗和全病程管理,开展了系统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实践。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整合肿瘤学的核心理念主张从全局视角出发,系统地融合前沿的诊疗技术,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诊疗策略,来满足人体健康和诊疗的实际需求。强调“整合医学”核心理念,贯彻“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的十字方针,第一版《CACA指南》系列以樊代明院士牵头制定,涵盖53个癌种和61个诊疗技术应运而生。


中国抗癌协会整体评估(Cancer Assessment Society of CACA, CASC)专业委员于2023年2月正式成立,CACA技术指南第一篇章、全球首部《肿瘤整体评估指南》发布,提出肿瘤整体评估(cancer holistic integrative assessment,CHIA)的概念。“控瘤治疗,评估先行”、“评为首招”,肿瘤整体评估作为贯穿癌症全周期管理核心环节,在学科建制、模式创新和临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CASC整体评估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肿瘤整体评估领域进入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专委会以推动肿瘤整体评估的标准化和普及化为目标,整合现代医学理论,建立多学科、跨学科合作标准化流程及统一标准。整合各维度评估结果,“以人为本”,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诊疗与预后康复计划,全面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2. 我国肿瘤整体评估学科进展


2.1 本学科进展


中国抗癌协会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2023年2月发布《CACA整体评估》指南,由跨学科团队协作,共同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个体化策略,为肿瘤的全面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CACA《整体评估》指南通过多维度系统分析,为患者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提升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其核心框架涵盖七大协同评估体系:体能评估体系运用Karnofsky评分(KPS)与ECOG PS评分量化患者活动能力及营养状态,结合动态体重监测,为治疗强度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器官功能评估通过结合实验室检测指标、影像学及特定功能检测结果,系统评估患者器官功能,预估控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从生理层面保障治疗方案安全性。心理-社会评估体系整合心理学量表与社会学分析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情绪障碍,同步开展家庭结构、经济支持与社会关系网络评估,为心理干预与社会资源对接建立数据基础,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社会回归效率。分子检测体系依托基因测序与免疫组化技术,解析肿瘤分子标志物、基因突变特征及免疫微环境状态,为靶向药物筛选、免疫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同时通过遗传性肿瘤风险筛查实现家族健康管理前置。中医评估体系创新融合辨证论治与量化评估,通过体质辨识与病机分析制定中药调理方案,在改善免疫功能、缓解放化疗副反应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诊疗的协同增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标准化量表(EORTC QLQ-C30),系统追踪患者症状、日常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动态变化,建立治疗整体评估预警机制,确保生理、心理、社会多维健康指标持续优化。


七大评估体系通过数据互联与结果互证,构建起覆盖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分子特征、社会支持的全景评估模型,推动肿瘤医疗从单一病灶治疗向患者整体健康管理的范式转型。这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患者价值为导向的评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精准医疗的内涵与外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规范。


CACA《整体评估》指南有三大亮点。第一,聚焦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成果,适合中国国情,并突出中医特色评估;第二,每个癌种秉承“全人、全身、全程、全息”有机整合,在此基础上重视“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全程管理,实行关口前移,重点后延;第三,围绕跨学科交叉融合、强调个体化整合评估,为MDT(多学科诊疗模式)to HIM(整合医学)提供最全面依据,实现最优化效果。


2.2 本学科专业项目进展


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除发布CACA系列指南,还致力于推动学术研究、指南推广、教育培训及国际交流。


在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下,专委会组织全国肿瘤领域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共同编写出版了《肿瘤整体评估》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整体评估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在指南的基础上,聚焦重点,关注热点,对肿瘤整体评估的内容进行再深化、再丰富和再提升。全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涵盖肿瘤整体评估概念、历史沿革、多维度评估方法、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等,重点突出了评估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以及个性化评估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详细介绍多维度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强调肿瘤治疗不同阶段评估,包括肿瘤治疗前评估、阶段性评估;分述不同肿瘤与年龄人群的评估,如血液肿瘤评估、儿童青少年肿瘤评估、老年肿瘤综合评估;强调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著作成为《CACA整体评估指南》的延伸读物,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基层教学参考书。


2024年专委会组织编写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防治专家共识》,首次将12种阿片类不良反应的评估、诊断、临床急救和管理,形成35条专家推荐意见。发布了《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对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分级分类标准、临床处理意见等共19方面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推荐意见。以上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对肿瘤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减少和规避治疗风险。


科研方面,专委会首次开展了全国范围内进行医护人员整体评估现状调研,共有2236例全国医护人员参与问卷,98.59%医护人员认为全面评估非常必要,但评估的执行率参差不齐。结合调研结果,整体评估落地解决“不会评、没空评、缺标准”三大痛点,在强化培训、推广指南和优化流程方面改进,通过系统培训和指南支持,助力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治疗。专委会积极推动肿瘤整体评估工具开发与临床应用,在液体活检分子评估和中医整体评估领域科研立项4项。


与此同时,专委会积极推动省市抗癌协会整体评估专委会的筹备成立,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已经成立,辽宁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正在积极筹备中。专委会积极推动肿瘤整体评估列入医疗指控项目,目前“整体评估”已列入陕西省肿瘤专业医疗质控标准。


3. 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3.1 国际研究现况和进展


国际肿瘤评估并无“整体评估”概念,各项评估普适性强,但不突出个体化的“整体”,仅在特殊人群中兼顾多项的评估。日本作为长寿人群国家,在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的过程中,将认知功能、社会孤立与经济毒性等纳入心理评估的范围,同时强调社区和家庭的参与。 欧美国家由于人种、文化的多样性,在进行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方面,注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发布的《儿童肿瘤心理评估指南》,强调通过游戏化数字工具(如虚拟现实场景)评估心理状态。


3.2 我国研究现存优势


肿瘤整体评估在践行“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的过程中,首次提出“整体评估”的定义,普适性的基础上强化特殊肿瘤人群的评估,指导加强特殊人群综合诊治及管理水平。例如,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受邀参加第二届全球儿童肿瘤峰会,会议中樊院士强调儿童肿瘤领域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指出在CACA系列指南中包括专门针对儿童肿瘤的章节。指南聚焦中国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旨在为儿童肿瘤患者提供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规范化指导。


4. 本学科发展趋势与对策


4.1 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


指南科普化开发与推广,专委会将完成《肿瘤整体评估--科普版》(患者篇)指南的制定,打造一部患者能读的懂的指南,将肿瘤患者从被动治疗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者,实现“评估意义-治疗决策-康复管理”全流程管控和医患双方的共赢的局面。


多维度系统整合与分析 整合多维度量表,将设计多领域、特殊人群(多原发肿瘤人群、儿童肿瘤等)的肿瘤整体评估问卷、通过临床验证筛选出各方向最优量表推荐于临床。


4.2 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


创建评估大营,加强人才培养。通过CACA科普指南与评估工具的推广应用,帮助患者理解“为何评估-如何参与-怎样决策”的概念,紧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主旨,推动其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向“共同制定管理方案”。建立肿瘤整体评估基地,提供专业平台。加强与高校合作模式,CACA指南进校园,辅助培养更贴近临床实际工作的医护专业人员。


拓展评估范围,加强多领域协作。整合个性化评估报告解读、治疗副作用自评及在线医患沟通等功能,借助国家癌症中心大数据平台和新兴科技,整合数据,实现评估与疗效结局的实时关联分析。同时将会发起肿瘤评估相关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真实有效的循证医学数据指导临床,评估引领诊疗,保证肿瘤诊疗更安全有效。


合理有效利用AI技术促进肿瘤整体评估的发展、加快落实到临床工作,密切随访。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PROs)系统的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及肌肉超声技术的进步、代谢组学检测结合分子标志物(ctDNA、miRNA等)的动态追踪、AI深度整合多组学数据构建预后模型建立等将重塑肿瘤全病程管理,均是整体评估学科发展和专委会工作的重点。


4.3 未来5年发展对策


呼吁医疗机构,尤其是肿瘤相关部门,将肿瘤的评估推广为常态化,在此过程中,与医院收费、医保系统衔接,合理地减轻患者负担。推动国家肿瘤整体评估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制定统一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使资源取之于临床、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5. 2024年中国肿瘤整体评估学科前沿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大事记)


1、2023年2月12日成立。现有会员1298人,新增会员859名,其中专业会员242名,普通会员710名,学生会员329名。


2、2023年2月13日,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诊治技术指南《整体评估》指南正式发布。


3、2024年7月,专著《肿瘤整体评估》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3、2024年8月17日,出版《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4、2024年08月10日,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成立。


5、2024年10月24日,出版《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防治专家共识》。


6、2024年10月,整体评估列入陕西省二级医院质控标准。


【主编】


张宏艳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副主编】


刘 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闵 婕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白静慧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红霞    山西省人民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褚 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 勇   徐州市中心医院


周文丽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林榕波   福建省肿瘤医院


张红梅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小兵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丛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倪 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郑 瑾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蒋继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陈贝贝   河南省肿瘤医院


张晓兰   山西省人民医院


刘天瑶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付 彬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 倩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樊代明.整合肿瘤学·临床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2.整合医学宣言[J].中国医学人文,2024,10(7):3-4.


3.樊代明,张宏艳,刘勇,et al.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整体评估,[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4.樊代明,刘端祺,张宏艳,et al.肿瘤整体评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


5.Bingfeng Han, Rongshou Zheng, Hongmei Zeng, Shaoming Wang, Kexin Sun, Ru Chen, Li Li, Wenqiang Wei, Jie H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Volume 4, Issue 1, 2024, Pages 47-53.


6.《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指导原则(试行)》冯堃,夏似龙,邢兆辉.


7.王宇,段若男,宋彬.生物电阻抗分析法与CT对肿瘤恶病质的预测价值[J].医学新知,2024,34(4):409-416.


8.miR-133b靶向PTBP1对肾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22,19(5):353-359.


9.陆小琴,佳薇,武宇翔,武永康.大语言模型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与挑战评估[J].临床检验杂志,2024,42(8):619-623.


10.刘伟伟,王立军,庞娟,王丹,衡反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肿瘤专科病历质控系统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4,45(2):77-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