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盛夏时节,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5日在冰城哈尔滨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曹新平教授、盛修贵教授、雷新教授等国内近距离放疗领域的知名专家亲临现场,来自省市县三级医院的200余名近距离放疗医务工作者齐聚冰城,共同开启这场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聚焦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最新进展,从多视角深入探讨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食管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医学中心专家团队,分享前沿理念与宝贵经验,旨在推动国内近距离放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与先进化发展。通过分享理念、交流成果、寻求共识与探索创新,本次大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近距离放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国内近距离放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开幕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孟庆威教授、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副秘书长李媛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新平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张云艳教授主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孟庆威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进行了介绍,并对近距离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显著价值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期望借助这个学术平台,交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齐心协力促进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副秘书长李媛媛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嘉宾、以及为会议筹备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她回顾了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同时,期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全国各地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癌症防治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提高黑龙江省的癌症治愈率、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而不懈努力。并预祝此次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曹新平教授发表致辞向各位参会专家表示欢迎,向学会领导、各位专家及与会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中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学科发展历程、学科现状及发展方向情况,并对中国及黑龙江省近距离放射治疗未来的发展给予了殷切期望。
专题讲座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曹新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近距离临床技术应用进展”的精彩讲座。曹教授就宫颈癌CT或MR引导的徒手插植、施源器改进、放射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乳腺癌近距离放疗以及肺癌近距离放疗等近距离技术的发展和展望做了全面的讲解,与会人员受益颇深。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盛修贵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精彩讲座。盛修贵教授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复发NECC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对NECC的治疗预后进行了评估。盛修贵教授指出NEC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殊类型宫颈癌,其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指标及影像学综合判断。建议对NECC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靶向药物,进行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
大咖论道
第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曼妮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大鹏教授和首医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朱丽红教授,来自临沂市肿瘤医院李秀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力教授就曹新平教授和盛修贵教授的授课发表了自己见解,并对后装放疗的规范操作、剂量评估、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补充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方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雷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食道癌的腔内后装放疗”的精彩讲座。雷新教授对食道癌的发病情况、食道癌的诊断病理及分期、食道癌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近距离治疗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指出食道癌的内照射治疗虽有比较好的前景,但因为开展难度较大,在国内外的开展都不太好。提出应该在施源器,射线质的改变等诸多方面加以努力。
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志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放射性肠炎诊治”的精彩讲座。孙志华教授分别从放射性肠炎的病例机制、临床表现、风险因素、诊断与评估、以及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做了全方位讲解。孙教授强调患者接受盆腔放疗,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不可避免。放射性肠炎的症状病因通常是复杂的,因此在诊治时必须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情况进行评估及综合治疗,把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利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增加盆腔肿瘤靶区放射剂量的同时,减少正常肠组织的照射剂量以降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是根本的预防手段。
第二阶段的主持嘉宾是湖北省肿瘤医院黄奕教授、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陈秀玮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陈文娟教授,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谭燕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亚利教授就雷新教授和孙志华教授的授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食道癌和放射性肠炎的诊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协和医院胡克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宫颈癌在线自适应放疗的研究”的精彩讲座。胡克教授结合协和医院的经验对宫颈癌在线自适应放疗的流程建立、物理探索,以及宫颈癌自适应放疗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做了深入的讲解。他重点指出oART即将成为新的放疗方式,可能改变临床治疗模式,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流程优化、 Adapter 培养、触发模式。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魏丽春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局部晚期宫颈癌诱导治疗的探索”的精彩讲座。分别讲解了局晚期宫颈癌治疗现状及需要探索的问题、放疗同期或辅助综合治疗方案的探索、同期+维持治疗研究、同步放化疗前,新辅助诱导治疗研究。魏丽春教授指出更优的诱导治疗方案(化疗、免疫、靶向)(缩小肿瘤体积、提高LC、降低远处转移)。
第三阶段的主持嘉宾是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马秀梅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高玉华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古丽娜教授,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郭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玉峰教授就胡克教授和魏丽春教授的授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在线自适应放疗和局部晚期宫颈癌诱导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浙江省肿瘤医院楼寒梅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复发转移宫颈癌诊疗策略”的精彩讲座。楼教授指出LACC的新治疗格局下我们如何真正为患者优生存、长生存值得思考。LACC的治疗失败模式由局部复发向远处转移转变。药物治疗带来的R/MCC患者整体OS与PFS的获益,病灶局部治疗的需求将提高。基于疾病复发转移的规律,需要分层管理R/MCC,按照复发转移的线数、部位等。
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研究者自行发起临床研究的经验分享”的精彩讲座。徐教授分别从临床研究历程、IIT设计思路来源、样本量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结合自身科研成长经历为大家指明了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四阶段的主持嘉宾是北京协和医院侯晓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杜世锁教授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杨姗姗教授,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谢鹏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凌教授就楼寒梅教授和徐沁教授的授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复发转移宫颈癌诊疗策略以及临床科研转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叶奕菁团队带来病例讨论,展示了一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病史、治疗方案以及随访检查结果等资料。提出的问题是临床诊断的严谨性和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患者原发病灶控制良好,骨转移进展原因,骨转移进展,治疗方案是否更改?具体方案?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浙江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唐秋教授、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王耀先教授,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牛书怀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红林教授就叶奕菁团队的病例进行了讨论。并对叶奕菁教授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云艳教授团队带来病例讨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病例分享,分别从病史情况、诊疗经过、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最后提出的问题是结合患者目前状况(自行暂停免疫治疗半年),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免疫治疗?是否考虑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行基因检测了解有无治疗靶点,寻求靶向治疗机会?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甘肃省肿瘤医院赵凤菊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张继东教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蔡嵘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徐寒子教授就张云艳教授团队的病例进行了讨论。并对病例分享中提出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河南省肿瘤医院程淑霞教授带来了题为“宫颈癌模板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的实操展播。程教授分享的病例是宫颈鳞癌IIIB期患者模版组织间插值三维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视频展播。结合视频详细讲解了手术的每一个步骤。
上海复旦肿瘤医院柯桂好教授带来了题为“外阴癌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实操展播。柯教授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了外阴癌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演示了近距离三维后装治疗外阴癌的流程。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接亚敏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樊晓妹教授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刘思佳教授,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琨教授和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李奇教授就程淑霞教授和柯桂好教授的实操展播进行了讨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敬波教授带来了题为“肺癌3D后装插植放疗技术演示”的实操展播。吴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肺癌如何进行近距离治疗,以及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北京协和医院晏俊芳教授带来了题为“宫颈癌插植近距离放疗经验分享”的实操展播。结合视频详细的讲解了插值近距离放疗的每一个步骤,以及临床经验心得体会。并展示了新技术新方法。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赵红福教授带来了题为“乳腺癌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录像演示”的实操展播。详细讲解了乳腺癌近距离插值放疗的每一个步骤,强调了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福建省肿瘤医院冯梅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付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于浪教授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周云教授,来自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李晓玲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黄健教授就吴敬波教授、晏俊芳教授和赵红福教授的实操展播进行了讨论。
海南省肿瘤医院冉浩男教授带来了题为“IORT in China”的精彩报告。冉浩男教授对术中放疗在中国的发展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期做了汇报。
重庆市肿瘤医院赵秀娟教授带来了题为“妇科肿瘤近距离治疗操作经验分享”的精彩讲座。赵教授指出操作前的准备是基石,视野充分暴露是前提,操作中插植针置入位置、方向是关键,超声、CT、MRI是近距离治疗帮手。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李剑教授带来了题为“CT引导下穿刺流程规范与疑难病例分享”的视频展播。李剑教授通过视频讲解展示了CT引导下穿刺流程,以及疑难病例的注意事项。近距离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大显身手。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重庆市肿瘤医院唐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安菊生教授、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于德洋教授和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柯立霞教授,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小凡教授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孙晓革教授就冉浩男教授教授、赵秀娟教授和李剑教授的实操展播进行了讨论。两位教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术中放疗、宫颈癌插值近距离放疗、以及CT引导下穿刺取病理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优秀论文汇报环节有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吕晓娟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凌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符娟娟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冯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曹元杰教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韩晓惠教授分别进行报告。六位优秀论文汇报的题目分别为“Optimal administration timing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for persistent, recurrent or metastaticcervical cancer: first-lineversussecond-lineuse”;“个体化定制式3D打印模具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剂量学的探讨”;“磁共振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中MR-line maker重建精度研究”;“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生物标志的多组学研究”;“巨块型宫颈肿瘤精准近距离放射治疗:3D打印模板联合弯曲针系统的临床应用”;“宫颈癌铱192后装放疗施源器和模具的改进拓展及应用”。
这一阶段的主持嘉宾是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杨文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张明川教授、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钟薇教授和河南省肿瘤医院程淑霞教授。
曹新平教授、盛修贵教授、雷新教授、孙志华教授、魏丽春教授和楼寒梅教授分别对六位讲者的报告进行了点评。
最后,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新平教授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颁发“全国近距离放疗技术突出贡献单位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张云艳教授上台领奖。
在本次大会上,各位与会专家深入分享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近距离放疗领域最前沿、最具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肿瘤防治领域的全新理念和最新进展。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收获颇丰,学有所成,不虚此行。同时,大家也衷心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内近距离放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肿瘤防治事业迈向更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