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护理专委员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承办的“淋巴瘤治疗护理专场”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线上形式开展,吸引了全国众多护理专家与同仁的积极参与。会议围绕“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缺乏规范化管理”为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淋巴瘤护理领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观点和实用的临床经验。
开幕致辞:高屋建瓴,指明方向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柳柳主任致辞。张主任首先对与会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淋巴瘤诊疗与护理的复杂性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指出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护理的发展,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化疗相关并发症的管理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张主任呼吁全国护理同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携手推动淋巴瘤整合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照护。会议由冯莉霞副主委、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护士长陈美华、血液科护士长朱红喆共同担任主持
学术报告专题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科护士长科俞新燕护士长以《淋巴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规范化管理》为题,系统梳理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及防治策略。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是淋巴瘤化疗患者的高危并发症,其发生与感染及死亡风险直接相关。俞老师详细解读了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强调风险评估、分层管理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性。并强调护士在患者居家期间的延续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需通过健康教育、延续性随访等方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感染预防。
学术报告专题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陈曦医生对《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版)》进行了深入解读。陈医生从定义、危险分层、耐药评估到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全面分析了力缺伴发热患者的诊疗流程。报告中强调,初始经验性治疗应基于患者危险分层和本地流行病学数据,采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陈医生还分享了升降阶梯治疗的适用场景,并指出多学科协作对优化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
学术报告专题三:循证护理实践助力腹泻管理
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护士长助理陈海琳分享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腹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她基于高质量证据,介绍了多学科团队协作、规范使用评估工具、饮食管理、皮肤护理及个性化干预。通过变革实践,团队成功降低了腹泻发生率,并成功申请相关专利。陈海琳强调,循证护理是连接科研与临床的桥梁,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闭幕总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会议最后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陈美华护士长进行总结。陈护士长指出本次会议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为淋巴瘤患者护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未来将继续深耕专科护理,推动循证护理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