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协同破难题,从“肠”计议护健康

       六月,夏木成荫,万物繁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6月26日在云端成功举办了第十七期“护理有道,从‘肠’计议”月度病例讨论会,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会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和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会议伊始,由专委会常务委员、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陶岚主持,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执行院长王泠致辞,在致辞中指出,通过对真实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肠癌患者的复杂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这也是一个促进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整个大肠癌护理领域的发展。
       会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二病区医护团队分享了《一例结肠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查房》,本次护理查房聚焦一例 73 岁女性结肠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开展医护联合MDT讨论,制定了涵盖围术期心肺康复、营养支持、静脉通路管理、出血与血栓风险管理等个性化干预方案。经术前呼吸肌训练、营养纠正及术后精细化护理,患者呼吸功能、营养状况显著改善,顺利出院,为复杂病例的整合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龙玉娟就在加速康复背景下,如何早期识别乳糜漏风险进行了讨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邹燕蕾护士长针对病例中提到的老龄患者呼吸训练的问题介绍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宝贵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爱玲主任针对患者早期肺康复应达到的目标及如何早期识别乳糜漏给出了精准见解;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冯向英就如何开展延续性护理角度分享了想法。
       作为本次病例讨论的承办方,陶岚院长在进行会议总结时指出,护理团队的专业性在疾病康复中至关重要,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达到最佳状态,术后给予全方位、多学科的指导与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相信在未来,随着此类活动的持续开展,大肠癌护理专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