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 在"未病"与"已病"之间:一场关于结直肠癌的生命对话

渝北医院消化内科 张杨

  当屏幕上的专家开始讲解结直肠癌的整合康复进展时,我忽然意识到,现代医学正站在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它既拥有精密的肠镜技术和靶向药物,又不得不面对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的残酷现实。这场关于《结直肠癌整合康复进展》的学术直播,意外地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医学在"治已病"方面的辉煌成就与在"治未病"领域的明显不足。而中医"上工治未病"的古老智慧,恰如一道穿越时空的光,为这场抗癌战争提供了全新的战略视角。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诊治确实已经形成了令人惊叹的精密体系。从高清肠镜技术到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从手术机器人到个性化的靶向治疗方案,西方医学将结直肠癌这个曾经的"绝症"逐渐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特别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的推广,使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家能够围绕患者形成治疗合力,这种整合医学思维代表了当代癌症治疗的最高水平。中医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在疾病形成前进行干预。将这种预防思想转化为现代语境,就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等生活方式因素,改善体内环境,消除癌症滋生的土壤。在结直肠癌防治中,中医的"未病先防"理念不是替代现代医学,而是为其补上了关键的前端环节——在癌细胞出现前就筑起防线。

  中医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预防阶段,在结直肠癌的整个病程中都能与现代医学形成互补。整合康复理念,实际上暗合了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方法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扶正祛邪的方药策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通过气功、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这些方法与现代治疗手段结合,形成了更为温和且全面的治疗网络。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直播中提到的几个临床案例,那些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不仅在生存期上有所延长,更重要的是其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明显减轻,这种对生命质量的关注正是整合医学的核心价值。

  结直肠癌的防治应该是一个从"未病"到"已病"的连续过程。在最前端的预防阶段,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可以指导大众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致癌风险;在早期筛查阶段,现代医学的肠镜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在治疗阶段,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医的扶正调理形成合力;在康复阶段,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复发转移。这种全程、全方位的整合医疗模式,或许才是应对结直肠癌这一现代文明病的治本之策。

  观看这场直播,我不仅学到了结直肠癌诊治的最新进展,更见证了一场关于生命健康的中西医对话。在癌症防治这条漫长道路上,我们既需要西方医学提供的精密武器,也需要东方智慧指引的战略方向。当"治未病"与"治已病"的理念真正融合,当预防与治疗形成无缝衔接,人类才能在对抗结直肠癌的战争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这场学术交流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与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