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赴一场雨中的生命之约:我的2025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侧记

中国整合发展战略研究院 王旭 

  六月的杭州,烟雨如织。雨丝敲打在西子湖畔的会场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的湖光山色,却丝毫未能模糊会场内凝聚的热望。当樊代明院士站在主会场聚光灯下,当那句“昔筑长城,今守国线”的铿锵吟诵响彻全场时,我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感动——这不仅是他牵头的“合之策(防病与治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更凝聚着我们在恩师引领下,对“防病治病”这生命天平两端的反复求索与深切领悟。

  犹记创作“合之策(防病与治病)”过程中,老师多次对我们进行面对面辅导。他反复推敲着“防若耕田,治如补牢”的隐喻,对我们强调:“治病是亡羊补牢,虽为必须,终显仓促;而防病如同春耕秋耘,是于无声处守护万千生命。”老师的每一次辅导都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防病与治病关系的新大门。让我们明白医学并非仅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要注重疾病的预防,二者相辅相成,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防大于治”的核心理念,最终成为本次大会的灵魂,也如种子般深植于我们心中。他常以“上医治国,下医拯患”警示我们,真正的大医之道,当在未病之时筑起坚固堤防。

  这份对使命的执着,在大会前夕展现得淋漓尽致。院士风尘仆仆抵杭,夜色已深。他匆匆咽下几口便餐,便直奔会场投入彩排。每一帧幻灯片的切换、每一幅图像的呈现、每一处语气的顿挫,他都倾注了近乎苛刻的关注,只为能够为参会观众提供更好的汇报效果。这份身体力行,无声地诠释着何谓“医者匠心”——对生命负责,必先于细节处一丝不苟。

  开幕式的庄严肃穆令人动容。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全场肃立高歌。老师直言,这不仅是仪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他期望每一位听众,都能将这份家国情怀转化为“为国家做点实事”的切实担当。湿冷的空气里,我看到身边同仁潮湿的外套下挺直的脊背,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坚定。尽管周末风雨交加,会场内外依然人流如织,线上观看量高达2943万人次。这不仅是学术的引力,更是整个社会对“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切回应与热切奔赴。

  两日的学术盛宴,堪称思想的星河璀璨。从谭蔚泓院士描绘的“数智推演生物医学”宏大图景,到蔡秀军院长分享“原创性临床研究”的实践智慧;从叶定伟教授剖析前列腺癌外科的“三境界”,到程向东教授展示胃癌早筛体系的创新应用……25个分会场里激荡着前沿探索的火花与整合实践的真知。学者们步履匆匆穿梭于不同会场的身影,正是对樊院士倡导的“合纵连横、纵横交织”策略最鲜活的注解。整合医学绝非空谈,它已在临床、科研、预防的土壤中破土生长,凝聚成对抗癌魔的磅礴合力。

  步出会场,雨声淅沥依旧,内心却一片澄澈与坚定。耳畔回响着“合之策”的箴言,眼前浮现着老师彩排时专注的侧影与开幕式上挺立的身姿。作为追随樊院士探索生命科学的学子,我更深切领悟了“立地顶天”的深意——“立地”是让整合医学的理念扎进临床沃土,惠及苍生;“顶天”是让中国智慧闪耀于世界学术之巅。这场雨中的盛会,不仅播撒了知识的种子,更点燃了传承薪火、守护生命的信念。在“健康中国”的征途上,我辈当以恩师为炬,以整合为帆,以“防若耕田”的远见与“治如补牢”的勇毅,躬身入局,不负时代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