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福 | CACA前沿播第12场:非高危人群开展肺癌筛查的重要性研究分享观后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坚福

  5月20日,在观看第12场CACA前沿播关于非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精彩汇报与深入讨论后,我对该研究所揭示的数据深感震撼。我们往往认为肺癌与自身距离遥远,尤其是对于不吸烟的人群而言。然而,该项研究清晰表明,即便不吸烟,罹患肺癌的风险并不低于传统意义上的高危人群。若未能及时开展早期筛查,将可能错失肺癌根治的最佳时机。

  该研究聚焦于非高危人群开展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有效性,共纳入逾12,000名受试者,最终11,708人完成LDCT检查。初筛阶段中,132例疑似患者接受了即时干预,其中111例被确诊为肺癌;在2,000余名随访者中,99人于随访期间接受手术干预并确诊89例肺癌。总体确诊200例肺癌,检出率达1.7%。

  受试人群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女性比例约为50%,近70%为非吸烟者,约10%具肺癌家族史,整体构成更接近自然人群。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阶段的确诊肺癌中94%为I期,且0期肺癌(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比例极低,显示筛查并未导致明显的过度诊断。

  不同人群的肺癌检出率对比如下:NCCN指南中高危人群为2.0%,非高危人群为1.6%;中国专家共识下高危人群为2.3%,非高危人群为1.3%。此外,非高危人群中I期肺癌比例更高,提示其筛查的临床价值不容忽视。研究进一步估算表明,若仅依据NCCN指南进行筛查,可能遗漏高达80%的肺癌病例;即便采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将遗漏近50%的病例。

  在风险因素方面,多因素分析发现,二氧化硅暴露、个人肿瘤病史以及肺癌家族史为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整合多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AUC达到0.71,显著优于NCCN(0.52)和中国专家共识(0.62)。五年随访数据显示,筛查组肺癌相关死亡率下降达63%,显著优于NLST(20%)与NELSON(26%)研究。这一成果或得益于研究中纳入非高危人群,提高了早期肺癌的发现率。

  这项研究不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引发我两点感悟。首先,正如多位院士在发言中反复强调的,我们必须开展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本土研究,发出中国声音。以肺癌筛查为例,若长期照搬国外筛查指南,仅聚焦高危人群,将可能导致大量非高危人群中的早期肺癌被遗漏。在非高危人群肺癌发生率逐渐上升的背景下,亟需建立符合国情的筛查策略,以减轻国家医疗系统负担,真正做到早诊早治。其次,针对筛查中发现的部分“惰性癌”如何精准识别并决定是否干预,仍是一个尚待破解的难题。未来亟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助力临床在“早发现”与“不过度治疗”之间找到更科学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