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会聚焦CACA指南在校园的推广与创新发展,是肿瘤防治知识传承、医学教育革新的关键契机。CCMTV临床频道直击现场,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樊代明院士深度分享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
中国整合肿瘤学科普著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您认为中国整合肿瘤学科普的优势以及内容出海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樊代明院士:科普并非简单地将复杂问题简化,其核心在于科学普及,即把高深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广大民众。CACA指南一经发布,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社交媒体对其赞誉有加,在学术领域更是影响深远。当下,每月都会举办两个国际或洲际的高峰论坛,中国每次都会派出两位代表,与其他国家的两位主席共同参与。截至目前,已有2.85亿人次收听或了解过CACA指南相关内容。全球范围内已累计举办16 场相关峰会,其中单场参与人数最多可达2800万。
国外学者注意到,中国的指南具备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由于人种、环境以及医生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医学证据在国际上的引用率相对较低。不同人种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将适用于中国人种的医学成果应用于其他国家人群,可能会出现问题;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医生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使得各国的医疗实践存在差异。因此,尽管各国指南之间存在相互引用的情况,但中国的指南更贴合中国国情和民众需求。
与其他一些指南不同,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以及国内部分指南,往往侧重于药物介绍。然而,肿瘤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样关键。以常见肿瘤为例,其5年生存率仅20%甚至更低,而这还是多种治疗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CACA指南秉持整合的理念,强调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陷入单纯为用药而用药的误区,防止因过度依赖药物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该指南不仅教授具体的治疗方法,更注重传递一种科学的治疗理念,帮助人们明确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如何正确去做。
CACA指南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对青年学生素养的提升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樊代明院士:CACA指南进校园活动的规模持续扩大,参与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起初仅有5所学校参与,如今已发展到200多所。学校参与程度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但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一活动如同滚雪球一般,前期推进较为艰难,但随着其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发展变得越来越顺利。从长远来看,如果学校不开展CACA指南相关教学,毕业的学生可能会因专业知识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我们甚至考虑将CACA指南的知识纳入全国统考范围,以此促使学校更加重视该指南的教学工作。可以说,CACA指南进校园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还将持续推进和深化。当然,目前该活动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如同CACA指南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一样,去年进行了改版更新。虽然新版的变动内容有限,但这正体现了其不断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