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血管外科 赵洁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23年的外科护士,2025年5月14日参加学习了CACA前沿播(第11期)| Ann Oncol: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新策略专题学习,不仅让我对前沿治疗方案有了系统认知,更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与医护协作在新型治疗模式下的责任与突破方向。这场云端学术盛宴,为临床实践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能,使我受益匪浅。
一、技术革新中的护理新挑战与医护协作升级
线上学习中,第三代ADC药物SHR-A1811的突破性成果令人振奋。其精准靶向与“旁观者效应”在提升疗效的同时,也对医护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回顾临床中曾遇到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难题,我意识到,面对新型药物可能出现的独特毒副反应,如ADC药物相关的血液毒性、皮肤黏膜反应等,需要医护团队建立“预判-监测-干预”的联动机制。通过线上会议与专家的互动答疑,我们明确了护理团队应在用药前协助医生完成患者基线评估,用药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反馈异常数据,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一手信息。这种“医护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模式,将成为新型药物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标准治疗下的全程医护协同路径
双靶联合化疗作为当前标准方案,其复杂的用药组合与个体化差异要求医护形成紧密的协作闭环。在日常工作中,我和同事们需严格执行药物配置规范与给药顺序,同时配合医生观察患者对多周期治疗的耐受性。本次会议强调的“紫杉类优先”“心脏毒性监测”等原则,进一步细化了医护分工:医生主导方案制定与风险评估,护士则负责落实血管通路维护、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并通过结构化表格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形成可视化数据供医疗团队参考。线上研讨中分享的“医护联合查房”“用药安全核对清单”等案例,为我们优化现有协作流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三、分层管理中的医护人文关怀联动
术后辅助治疗的分层管理策略,离不开医护协同的人文关怀支持。线上学习KATHERINE研究的解读,让我联想到临床中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或认知不足放弃强化治疗的案例。面对此类困境,医护团队需发挥各自优势:医生从专业角度向患者解释治疗获益,护士则通过“叙事护理”倾听患者顾虑,并联动社工团队链接社会资源。未来,我们计划建立“医护联合宣教小组”,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座谈会等形式,共同为患者科普治疗方案与康复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依从性。
四、未来方向中的医护科研协作探索
会议对“三靶向联合”“生物标志物筛选”等前沿方向的探讨,揭示了医护协作在科研创新中的潜力。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让我深知,我们日常记录的患者症状变化、用药反应细节,与医生的临床诊断数据形成互补,可共同构成珍贵的临床研究素材。未来,我期待与同事们推动建立“医护联合科研小组”,由医生主导研究设计,护士负责数据收集与患者随访,利用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与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分析。同时,在数字化诊疗趋势下,医护团队将共同探索远程监测工具的应用,为患者提供居家康复指导,真正实现“临床-科研-护理”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五、云端聚智,共筑医护协同新征程
此次CACA前沿播的云端学习,既是一次学术知识的更新,更是对医护协作模式的深度思考。作为一名乳腺外科护士,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主动加强与医疗组的沟通协作:参与病例讨论会、协助制定新型药物护理标准、共同参与患者全程管理。未来,我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用专业与温度筑牢健康防线,在乳腺癌防治的道路上,通过紧密的医护协作,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全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