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 郭丝锦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症,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精准治疗,靶向药物诞生使乳腺癌的生存率提高至90%左右,乳腺癌远期生存也纳入慢性疾病管理中。正是因为有新药的研发挽救了一个一个家庭,使乳腺癌患者得到新生。中国抗癌协会为打造肿瘤前沿科技成果交流平台,2025年5月14日精心策划了“CACA 前沿播”(第11期),给我们分享HER2阳性乳腺新辅助治疗新策略,让我们领略前言新知识。
一、精准治疗的突破:从“分型”到“分人群”的跨越
乳腺癌治疗的核心已从传统化疗转向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靶向治疗。这种从“一刀切”到“因人施药”的转变,体现了医学对肿瘤异质性的深刻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展的FASCINATE-N研究。该研究作为一项单中心非盲(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创新性地对比了第三代靶向HER2的ADC瑞康曲妥珠单抗(又称SHR-A1811)单药、瑞康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与传统四药联合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新药结果显示,瑞康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效果与传统四药方案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相当(63.2% vs 64.4%),且安全性良好。
精准分型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一个基因靶点的发现都意味着更多生命的希望。今天会议线上召开,大咖云集,为大家揭晓新药研究结果及创新点,确定临床价值及后续研究方向。
二、精进学习的方向:创新药物重塑治疗新格局
通过今天学习感受到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除了日常工作,都在背后默默的学习和为患者无私的付出。在线上学习人数达到800万多人,大家都是刚刚卸下一天繁忙的工作,又坐在电脑前聆听大咖们带来新的研究结果。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护士时,大多数乳腺癌是50-60岁阿姨,化疗单一,每名患者在接受化疗前都要准备好一个大盆子,病房里的呕吐声音此起彼伏……经过二十几年,临床药物的成功印证了 “协同效应” 的科学价值 —— 将化疗的强效与抗体的精准结合,既降低毒性又提升疗效。?
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不仅改变了乳腺癌患者的命运,也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早期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ADC 药物联合方案,使更多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为后续的治愈性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再局限于单一靶点的突破,而是朝着多靶点、多机制协同作用的方向发展。随着创新药物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将被进一步重塑,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在创新药物的守护下,重获健康与新生。
三、整合治疗的前移:从晚期“救火”到早期“根治”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FASCINATE-N研究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联合疗法应用使pCR率提升,减少术后复发概率。这种策略不仅提高治愈率,还通过术前缩小肿瘤为保乳手术创造可能,兼顾生理与心理康复。治疗阶段的前移标志着医学从“延长生存”向“追求治愈”的跨越。
乳腺癌治疗正从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整合治疗”。整合治疗、整合医学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它打破传统医学的单一视角,强调身心社灵的整体健康,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重视生活方式、环境及心理因素的深度干预。标志着医疗模式正从“疾病为中心”向“健康生态构建”的深刻转型,从“救火“到”根治“的复杂健康问题开辟了创新路径。
四、生存质量与慢病化管理:从“活得久”到“活得好”
中国抗癌协会在樊代明院士的引领下,整合医学提倡癌症患者在生存期不但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晚期乳腺癌病人生存率也在逐步提升,部分患者通过靶向药物实现“带瘤生存”。会议还为我们分享了后续的研究方向,我们坚信在进一步改善癌症病人治疗外,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整合身心康复,推动乳腺癌向慢性病管理转型。未来治疗需兼顾“生存时间”与“生存尊严”。医学的终极目标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让患者回归社会与家庭。
总结:科技向善,未来可期
2025年的乳腺癌治疗进展,是整合医学、药物创新与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基因靶点的探索到医保目录的落地,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与政策制定者的努力。新药的研发成功“这不仅是医学边界的拓展,更是无数家庭命运轨迹的改变。” 作为见证者,我们期待更多突破,让“癌症”不再是生命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