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活动首站走进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李玉民教授以《环境因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为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饮食习惯、大气污染、重金属暴露等环境因素与肿瘤的关联性。陈昊教授通过消化道肿瘤病例解析,强调“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宋飞雪教授以“常见肿瘤有哪些表现”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癌症常见的早期症状;崔鸿斌副主任医师聚焦青年人群高发肿瘤--甲状腺癌,系统讲解预防知识及精准诊疗路径。
4月22日,科普活动走进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晋玲组织400多位师生参加了讲座活动,李玉民教授深度解析环境因素与肿瘤的关联;陈昊教授结合西北高发消化道肿瘤案例,介绍特殊饮食偏好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内镜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诊治中的优势;宋飞雪教授融合膳食指南与中医食疗,讲解“环境-饮食-心理”三维防癌要点;黄泽平教授将胃癌防治指南带进校园。活动现场,环境肿瘤防治知识与中医防治理念的碰撞引发师生对“未病先防”及“学科融合”的深入思考。
4月23日,活动走进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教授高度重视宣讲活动,接见了宣讲团队全体人员,并组织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离退休专家、师生代表参加了讲座活动。组织针对农业院校特色,李玉民教授结合西北地区胃癌高发特点,剖析了相关危险因素和致癌机制,讲解了预防和干预措施;陈昊教授通过实际临床案例,分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黄泽平教授结合胃癌防治指南,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刘雅婷副主任医师以《吸烟与肺癌》为题,通过实验数据揭示烟草烟雾中70余种致癌物的危害。参加本次科普讲座的退休职工张老师表示:“这些科普知识对我们来说特别实用,我们的学生今后做研究也要充分考虑健康因素”。
4月24日,活动在兰州交通大学展开。李玉民教授深度解析了环境因素与肿瘤的关联;宋爱琳教授以《“粉红丝带”--关爱自我》为题,结合乳腺癌筛查数据,强调乳腺疾病早查早治的重要性;黄泽平教授聚焦胃癌,详细讲解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健康饮食习惯在胃癌防治中的重要性;刘雅婷副主任医师则通过“吸烟与肺癌”专题,警示二手烟对女性健康的双重危害。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健康管理需要从细节入手,尤其是女性更要关注自身健康”。
4月25日,活动收官站走进兰州理工大学,聚焦肿瘤“预防-筛查-康复”体系。李玉民教授继续深度解析环境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及未来挑战;陈昊教授继续以结肠癌为例,详细分析了早期治疗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宋飞雪教授以《常见肿瘤预防筛查篇》为题,系统解读肿瘤防治指南中针对不同瘤种的筛查策略;黄泽平教授重点讲解胃癌的内镜早诊技术。有同学提出:“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用科学方法管理健康,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科普”。
活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与五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共建“环境肿瘤防治科普基地”,推动肿瘤防治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李玉民教授表示:“青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希望通过科普教育,培养更多具备整合思维的健康守护者,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甘肃智慧。”
本次环境肿瘤防治进校园活动得到了五所高校的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将对推动肿瘤防治知识普及宣传,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