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垒 | 以胃之名,唤醒健康——参加CACA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科普大赛有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郑成垒

  有次忙于工作,忘记吃晚餐,等到饥饿感袭来时早已过了饭点。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身体内的器官,尤其是胃,它们默默承受着我们不良习惯带来的伤害,却无法言语。我想象着,如果胃能说话,它会怎样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议。这个想法如星星之火,在我心中燃起创作的火焰,于是,《胃的自述》便诞生了。

  我在作品中试图赋予胃以情感,让它能“说话”,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胃肠健康。回想起自己创作《胃的自述》时,为让读者了解胃的构造与功能,我反复琢磨措辞,力求用生活化语言阐释专业概念;为警示幽门螺杆菌等危险因素,我查阅海量资料,将风险剖析透彻...

  此次大赛,更让我看到科普的多元可能性。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庞大团队,怀揣同一目标,为大众健康奔走呼号。这次大会,是我科普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让我收获了无尽的灵感与深刻的感悟。医学界的大咖齐聚一堂,共同为癌症防治的科普事业出谋划策。专家们的报告深刻而精彩,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让我对胃癌防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我认识到,科普创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播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价值观的引领。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理念,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它强调将医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整体防治。这与我创作《胃的自述》的初衷不谋而合,我希望通过赋予胃情感,让人们对胃的健康引起重视,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消化器官。

  看到众多同行们各显神通,通过多种创意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我深受触动,我看到了科普创作的多元可能性。有的参赛者用生动的漫画展现专业、复杂的知识,有的用微电影讲述肿瘤患者的故事。这些创意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意识到,科普创作需要不断地创新与突破。在今后的科普创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医学知识。

  健康中国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而科普创作,正是连接大众与医学知识的重要桥梁。科普创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知识守护生命,让健康与爱传递给每一个人。

   个人信息:

  郑成垒,作品《胃的自述》获CACA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科普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