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关于女性健康的热词冲上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乳腺癌圈友求助,说最近看到了一则消息,广西有一位乳腺癌患者,称大家平常在商超购物或者是外卖点单的小票,要尽快扔掉。只因其中含有一种叫做双酚A的雌激素,有可能会影响大家的生殖发育,甚至导致患癌的风险上升。这种说法对吗?围绕乳腺癌,栏目组在全网展开了全面的搜索,发现还有好几个热度较高的话题,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那么,双酚A是隐形生育杀手吗?乳腺癌是否进入慢病管理时代?乳腺癌多为无痛肿块吗?基因检测能助力精准治疗吗?保乳治疗能代替一刀切吗?以及如何精准化用药?本期我们邀请三位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范蕾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徐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芃教授分别为我们带来专业的解读。
双酚A是乳腺癌的隐型诱发因素吗?
范蕾教授指出,双酚A是一种在化工产品中常用的物质,可能存在于塑料、奶瓶、杯子以及外卖单据的热敏纸中。虽然双酚A具有类似于雌激素的结构,并在大剂量下可能对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影响,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剂量远低于动物实验中的剂量,因此购物小票中的双酚A含量通常不足以致癌。
乳腺癌进入慢病管理时代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排在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一万名女性当中,也会有五、六位女性罹患乳腺癌。范蕾教授指出,对于乳腺癌的慢病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保留器官功能的初始治疗、乳房保留和重建等是未来的治疗趋势。
乳腺癌的症状与自检方法
徐菲教授介绍了乳腺癌的一些常见症状,包括无痛肿物、腋窝肿物以及乳房皮肤的炎症改变、橘皮征样改变、乳头内陷或溢液等。并强调了自检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自检方法,随着肿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皮肤橘皮增样改变、红疹样改变或直接侵犯皮肤导致局部破坏。但确诊乳腺癌不能仅靠自检,还需要医生的专业检查手段。
基因检测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在乳腺癌精准治疗非常重要,有些基因的变异可以提示患者适应相应的靶点用药,如PIK3CA突变位点等,其突变率超过40%,刚获批的伊那利塞,是针对于PIK3CA这个靶点有效药物,能够让患者显著获益,除了治疗靶点的寻找,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遗传性疾病患者寻找遗传基因变异,并为早期人群评估复发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乳腺癌治疗方式之保乳治疗与全切手术的平衡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全切手术曾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对美丽的追求,保乳手术逐渐受到关注。保乳手术旨在保留乳房的同时切除肿瘤,这需要医生精确考量肿瘤与乳房的比例,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如果肿块太大,乳房太小,保乳效果不佳。因此,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可以先进行新辅助治疗,用药物缩小肿块,再进行保乳手术。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保乳治疗的效果与全切手术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效果更好。
乳腺癌治疗的精准化用药进展
除了外科手术,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也至关重要。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乳腺癌存在多种分型,每种分型对应不同的靶向药物。这些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现代治疗也强调便捷性,如口服药物、长效注射剂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这些进步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更加个性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