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活动总结

       四月的春风拂过祖国大地,春风料峭未减寒意,但如火如荼开展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却再次为全国各个省份人民送来温暖。三十载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中国抗癌协会始自1995年发起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现已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权威科普品牌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全民抗癌行动共识,自2018年起,中国抗癌协会另设立“中国抗癌日”于每年4月15日。2025年度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亦如约而至,于4月15日至21日为期一周内在全国范围内联动开展。作为主委邀请专委会所有委员展开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同时与各位专家同道共襄盛举,属忝列其间!
       基于“聚焦环境,凝聚智慧,学科融合,防治肿瘤”的主题,结合“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主委带领医疗团队组织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场活动:
       义诊活动:专委会组织68名委员组织了248场义诊活动,活动广泛普及防癌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社会对癌症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控,营造全人群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增进辽沈人民福祉,助力2030健康中国!
       健康(科普)宣讲活动(线上/线下):专委会委员在各自医院及地区联合各自社区卫生服务部、肿瘤科、乳甲外科、妇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科室医护人员开展不同类型的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义诊活动。各自活动现场,豆悬挂主题横幅,布置环境肿瘤防治知识科普展板。开展"肿瘤预防与早筛"、“环境致癌物与家庭防护”主题科普讲座(含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并同步开展血压检测等便民服务。配合区融媒体中心完成活动宣传报道。
       中医养生体验活动:专委会部分委员在各自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中医养生的体验活动,邀请中医科和肿瘤科的医护人员,与肿瘤患者及家属现场教学制作中药养生锤,讲解穴位按摩知识。开展"肿瘤康复与中医养生"、“环境致癌物饮食防护”主题讲座。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药膳咨询个性化服务。
       医患健步走活动:专委会部分委员组织各自医院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志愿者团队一起进行了医患健步行活动,医患联合健步行3公里,路线环绕院区设计,沿途设置肿瘤防治知识、环境致癌因素互动问答点。发放定制版肿瘤防治宣传手册及健康纪念品。活动终点设置能量补给站及环境肿瘤专家答疑,解答日常环境风险防控问题。
       宣传周册发放:发放科学防癌知识手等宣传资料共计41396册,旨在提升全民防癌抗癌意识。极大提高了居民对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认识及警惕性。
       肿瘤防治知识竞赛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环境肿瘤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环境肿瘤防治科普菁英赛”在兰州新区开赛。作为国内首个聚焦环境肿瘤防治的专业科普赛事,特邀肿瘤防治研究领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等权威专家作为评委,41名选手全部来自全国各相关环境肿瘤领域的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本次赛事的主题是“聚焦肿瘤环境因素,创新医防融合体系”,旨在搭建环境肿瘤学领域“产—学—研—医—防”为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环境致癌因素研究的科普转化,提升社会公众的健康管理水平,增强防病治病意识,促进医防融合,推动环境肿瘤防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活动的形式,增长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专业理论及知识,提高防癌治癌的警觉性。
       科普进校园活动: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号召,深入贯彻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精神,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多所高校共同发起的“环境肿瘤防治‘CACA指南’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于2025年4月21日至25日,在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活动以“聚焦环境,凝聚智慧,学科融合,肿瘤防治”为主题,通过系列讲座、互动问答、科普展览等形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肿瘤防治知识的盛宴。
       作为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将带领医护团队,亲身指导学生,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以多种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面向人民,服务社会。
       本次系列活动汇聚了国内肿瘤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兰州大学萃英二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玉民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陈昊教授、宋飞雪教授、黄泽平教授、刘雅婷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环境因素与肿瘤研究进展、消化道肿瘤防治、CACA胃癌指南、乳腺癌防治等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
        活动覆盖兰州多所高校,形成了广泛的科普影响力。4月21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芽行动”大学生肿瘤防治科普季专题讲座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率先启动,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随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相继接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肿瘤防治知识送进校园,惠及数万名师生。
       讲座内容紧密围绕CACA指南核心内容,结合高校师生实际需求,设置了多个专题板块。李玉民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环境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陈昊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全面剖析了消化道肿瘤的防治策略;宋飞雪教授从肿瘤常见症状方面讲授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宋爱琳教授则以“粉红丝带”行动为切入点,呼吁关注女性乳腺健康;黄泽平教授针对胃癌防治,详细解读了CACA胃癌指南的要点。此外,活动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师生们就关心的肿瘤防治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增强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活动主办方创新形式,采用了讲座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站,师生们不仅聆听了专家讲座,还参观了肿瘤防治科普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互动体验设备,直观了解了肿瘤防治知识。同时,活动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科普视频制作挑战赛、知识答题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普覆盖面。
        此次“环境肿瘤防治‘CACA指南’进校园”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师生们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探索的热情。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肿瘤防治知识,为构建健康校园、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推动肿瘤防治知识普及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科普演讲比赛活动:多个省份主委均在各自医院及所在省份城市举办多场科普知识菁英赛,比如: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环境肿瘤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环境肿瘤防治科普菁英赛”在兰州新区开赛。4月2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环境肿瘤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环境肿瘤防治科普菁英赛”在兰州新区开赛。作为国内首个聚焦环境肿瘤防治的专业科普赛事,特邀肿瘤防治研究领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等权威专家作为评委,41名选手全部来自全国各相关环境肿瘤领域的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
       据了解,本次赛事以“聚焦肿瘤环境因素,创新医防融合体系”为主题,旨在搭建环境肿瘤学领域“产—学—研—医—防”“五位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环境致癌因素研究的科普转化,提升社会公众的健康管理水平,增强防病治病意识,促进医防融合,推动环境肿瘤防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全国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7家医院、18222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参与,45445名患者和645051名社会公众参加了线下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线上/线下)213场、学术研讨89场、义诊咨询248场、科普宣传资料发放展览41396册,线上线下受益人群共有22603496余人。64家媒体相继报道此次活动,各家医院还通过当地电视台、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介向大众宣传抗癌知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025年度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已然结束,但余韵尚存,温暖依旧。该活动不仅宣扬“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总体治疗理念,同时推行 MDT to HIM 之医疗过程实践,又创建整合型肿瘤防治体系,为助力健康中国 2030战略目标实现填上厚重一笔。我团队及单位为此亦献绵薄之力。
        在带领团队,教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的工作之中,深刻意识到:作为医者,治疗疾病固然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课题,而如何作一名合格的“上医”去治“未病”、防“未病”,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这里应当感谢中国抗癌协会前瞻性地创立了这一活动,持续深耕打造成了权威的科普品牌,同时又提供全国性的平台拉近了医疗行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正所谓:人民医院为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次全国性的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周极好地诠释了这一点:面向人民,服务社会,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