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呼吁全过程管理科学防癌“我知你知”
新闻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991668/5.html?t=174477621260107
每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全程管理,全息发力”。
4月13日,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在重庆市渝北区举行。在活动现场,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正式发布。该书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进行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让科学的癌症防治知识“我知你知”。
该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渝北医院等承办。
全过程规范癌症“防筛诊治管”
“过去,大家‘谈癌色变’。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大家能做到‘谈癌色不变’。过去是癌症说了算,希望将来是我们说了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说,“按照整合医学思维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不惧癌症。”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雷霆表示,重庆市当前正在奋力打造西部科普中心。重庆市科协近年来大力支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机构探索科普工作创新模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癌症防治科普范式。“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争当健康科普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宣传者。”李雷霆说。
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初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新增病例数约480万,癌症死亡病例数约260万。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表示,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癌症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行动。“持续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知和防治意识尤为重要和迫切。这要求我们持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诊疗等内容,广泛开展癌症防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形成防癌抗癌合力。”吴永忠说。
“科普嘉年华”传播防癌知识
本次活动还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科普嘉年华”。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渝北医院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摆开了16个科普主题摊位,市民在摊位上不仅可以亲自制作中药香囊,了解手术室里的故事,还可参与有奖答题等活动,在游园的同时,了解掌握科学权威的防癌知识。
“生病的乳房像椰子一样硬;皱皮的百香果更甜,但皱皮的乳房则可能需要就医……”活动现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护士贾谢辉在乳腺癌科普展台前,用蔬果打比方,为市民普及防癌知识。活动现场还有一个“人气爆棚”的区域——“乌丝带”爱心捐发区。现场积极参与义捐的不仅是女性,还有一些男士。
“我每天都在刷‘重大肿瘤医务社工’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放出的义捐名额基本上一两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我这次终于赶上了。”王先生专程从吉林省赶来,他那一头“飘逸”的长发在队伍中格外抢眼,“我的头发留了5年了,就想为癌症患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是一名癌症患者的家属,懂得患者的不易。”“今天预约来捐发的市民有850人,另外还有200多人是现场参与义捐的。大家热情很高,都想为癌症患者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活动现场,一名工作人员说。
据悉,“乌丝带”爱心捐发行动开展4年来,共收到爱心人士捐出的14915份头发,已制作成587份假发捐献给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