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 | 局重整全 和合共生——CACA前沿播第9期观后感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郑荣

  中国抗癌协会在4月27日晚19:00举办了CACA前沿播第9期,JAMA:局部晚期鼻咽癌辅助免疫治疗新策略线上学术会,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院士团队分享了他们基于中国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之后的免疫治疗新策略研究,线上收看人数达642万人,我作为642万分之一,亦获益匪浅。

  CACA前沿播活动的举办为我们中国学者发出中国声音打造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向全行业传播了当前肿瘤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以“浇灌幼苗、去除杂草”为目的,对有广阔应用潜力的成果进行传播,打造中国学术高地,这不是“唯论文论”的功利导向,而是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推动医学从“实验室数据”向“病床旁价值”的跨越,传播了正确的学术之音。

  深入学习前沿播的系列会议,对于肿瘤治疗,相信我们都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肿瘤异质性,肿瘤异质性是癌症治疗难以跨越的“认知鸿沟”,其根源在于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局部微环境的空间差异以及与宿主免疫的动态博弈。若将人体视为一个精密运行的整体,肿瘤则像是局部失控的“变异群落”——它通过劫持能量代谢、逃避免疫监视,在局部形成高混乱度的病理状态。要解决肿瘤的局部问题就必须考虑他在整体中的影响及功能,突破其在分子与功能维度的复杂影响,这是解决肿瘤问题必须纳入的思考。

   第二,肿瘤治疗的动态观

  传统肿瘤治疗常陷入“静态思维”窠臼,会将某一时间点的病理特征视为治疗决策的唯一依据。然而,肿瘤的状态随治疗进程、宿主免疫及微环境的整体交互而持续演变,这就要求临床实践必须具备“动态观”。在会上专家们讨论了许多免疫治疗的切入时机,在我看来这种时机选择无疑是动态的,治疗时机的选择需与患者整体状态深度耦合,我们需要根据肿瘤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合适的临床决策,使得患者的治疗获益达到最佳。不存在唯一的最佳疗法,只有多种疗法的整合才是核心要义。

   第三,MDT to HIM 3.0的重要性

  当MDT从普通的多学科简单组合,过渡到MDT to HIM 2.0的“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达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再到如今MDT to HIM 3.0整合医学统揽下的各种治疗方式协同互作与规范指导,以及将这些指导用于临床治疗并反哺理论,循环往复的实践。这其中蕴含了重要的思维升华与价值重构。我们从“器官中心”转向“个体中心”,将肿瘤视为整体网络中的异常信号。以患者生命质量为核心指标,而非单纯追求肿瘤缩小或生存期延长。当我们跳出了局部治疗的樊笼回归整体,就能找到准确的破局之钥。

  由此想到,医学的未来不在于征服疾病的“绝对胜利”,而在于理解生命复杂的“动态平衡”。肿瘤异质性是生命多样性的极端表达,肿瘤治疗的动态观是对整体发展规律的微观映射,而 MDT to HIM 3.0则是人类智慧对生命系统问题的最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