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肿瘤医院 宗井凤
中国抗癌协会(CACA)作为我国肿瘤防治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始终以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发展为使命。CACA 鼻咽癌专委会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广泛的行业影响力,为鼻咽癌防治研究搭建起专业、高效的交流平台。正是在协会与专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孙颖、马骏团队获得了跨学科协作的宝贵资源、前沿学术动态的及时指引,以及临床试验开展的有力保障,为 DIPPER 研究的顺利推进筑牢根基。这不仅是一串改写指南的临床数据,更是中国肿瘤防治工作者向世界递交的 "中国方案" 答卷。
一、从临床痛点出发:在"未被满足的需求"中凿开突破口
当听到 "全球近 50% 鼻咽癌新发病例在中国,70% 患者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 的数据时,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愈发沉重。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被疾病拖入深渊的家庭 —— 传统放化疗后仍有 20%-30% 患者复发转移,如何突破 "生存瓶颈"、让治疗更有温度,始终是团队萦绕于心的课题。DIPPER 研究的前瞻性设计,正是源于对临床痛点的精准捕捉:既然鼻咽癌是 "热肿瘤",为何不将免疫治疗的 "星星之火" 转化为燎原之势?当看到研究中 450 例患者被 1:1 随机分组、历经 39 个月中位随访时,我想起马骏院士常说的 "医学研究容不得半点侥幸,必须用最严谨的设计回应患者的信任"。这种从临床需求到科学假设的转化,正是科研工作者最珍贵的 "问题意识"。
二、用数据叩响国际舞台:从"跟跑者"到"改写者"的进阶
ASCO将研究列为Best of ASCO,至今仍让我赶到心潮澎湃。3 年无瘤生存率从 77% 到 87%、复发转移风险降低 44%、3-4 级副作用仅 11.2%—— 这些凝结着团队心血的数据,不仅打破了西方指南对鼻咽癌治疗的传统认知,更用中国方案证明了免疫辅助治疗的普适价值。孙颖教授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强调告诉我们说:“我们不仅要让患者活下来,更要让他们活得体面。”当看到卡瑞利珠单抗组 81% 的患者完成 12 次治疗、生活质量未受显著影响时,终于明白为何这项研究能成为改写指南的“关键先生”—— 它真正实现了从“疾病控制”到“患者关怀”的跨越。
三、在传承中破浪前行:做永不满足的"生命守护者"
作为团队的年轻成员,最受触动的是前辈们 "永远盯着下一个问题" 的科研态度。当 DIPPER 研究证实免疫辅助治疗的价值后,他们早已开始探索 "如何让更多患者受益"、“探索免疫结合放化疗的最佳治疗方案”等更深层命题。就像《CACA 前沿播》中解读的那样,从 20 年前中国鼻咽癌 5 年生存率不足 60%,到如今局部晚期患者 3 年无瘤生存率达 87%,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研究者" 敢质疑权威、善总结经验、重患者体验 " 的精神传承。
站在《CACA 前沿播》的镜头外,回望团队走过的路:从发现鼻咽癌免疫微环境特征,到设计多中心 RCT 研究,再到国际大会的高光时刻,每一步都浸透着 "以患者为中心" 的初心。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何其幸运,能在马院士、孙教授等前辈搭建的平台上接力奔跑。未来,当我们带着 DIPPER 研究的成果走进全世界,看着更多患者在免疫治疗中绽放笑容时,会更加坚信:医学的温度,藏在每个严谨的科研设计里,写在每组真实的生存数据中,更流淌在医患相携战胜病魔的故事里。这或许就是《CACA 前沿播》带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 永远对生命心怀敬畏,永远为突破保持热忱,让中国智慧照亮更多癌症患者的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