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帆 | 观看CACA前沿播(第9期)心得体会——从局部晚期鼻咽癌辅助免疫治疗新策略谈临床实践启示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王杨帆

  作为主治医师,我有幸在线参与了2025年4月2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CACA前沿播(第九期)”,本期聚焦局部晚期鼻咽癌辅助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转化思考。以下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一、研究亮点与临床价值  

  本期核心内容围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马骏团队发表于《JAMA》的DIPPER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OS与PFS),且毒副作用可控。这一成果打破了传统同步放化疗后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的困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研究设计的严谨性令我印象深刻:  

  1. 精准人群筛选:针对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如EBV DNA高载量、N3期等),确保干预措施的精准性。  

  2. 安全性管理:研究显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率低,提示临床需关注患者教育及早期症状监测。  

  3. 中国数据支撑:基于本土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避免了国际指南中西方人群数据的外推局限性。  

  二、多学科整合(HIM)的实践启示  

  樊代明院士在会议总结中强调,肿瘤治疗需以“整合医学”理念为核心,实现多学科协作(MDT to HIM)。结合鼻咽癌治疗特点,我认识到以下关键点:  

  1. 放疗与免疫的协同效应:基础研究表明,放疗可释放肿瘤抗原并改善免疫微环境,与PD-1抑制剂联用可能增强远期疗效。临床中需探索序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剂量。  

  2. 全程管理的重要性:从辅助治疗延伸至康复阶段,需整合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中医药调理(如槐耳颗粒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3. 分子标志物探索:未来需结合EBV DNA动态监测、PD-L1表达水平等,细化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三、临床转化中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研究结果积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1. 经济可及性:卡瑞利珠单抗虽已纳入医保,但长期治疗费用仍需关注。临床中可通过慈善赠药、临床试验等途径减轻患者负担。  

  2. 耐药机制:部分患者对PD-1抑制剂原发或继发耐药,需结合液体活检(ctDNA)动态监测并探索联合靶向治疗(如抗血管生成药物)。  

  3. 基层医院推广:需通过CACA指南巡讲、区域MDT联盟等形式,规范基层医生的免疫治疗适应症把握与不良反应处理能力。  

  四、个人职业成长的反思  

  1. 紧跟前沿与批判性思维:本次会议中,专家们既肯定研究创新性,也提出对长期生存数据、亚组分析的期待。这提醒我在临床科研中需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过度解读单中心结果。  

  2. 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决策:免疫治疗需充分尊重患者意愿,例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存质量,而老年患者需权衡耐受性。  

  3. 跨学科学习:鼻咽癌涉及放疗、影像、病理等多学科,未来需加强影像组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技术的学习。  

 五、展望与行动方向  

  1. 推动真实世界研究:结合医院数据库,分析免疫治疗在真实场景中的疗效差异,优化临床路径。  

  2. 参与多中心协作:通过CACA平台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顶尖机构合作,积累本土化证据。  

  3. 患者教育创新:利用新媒体(如CACA科普平台)制作鼻咽癌免疫治疗科普视频,提升患者依从性。  

  结语  

  CACA前沿播(第9期)不仅展现了我国肿瘤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从“证据”到“实践”的桥梁。作为主治医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以整合医学理念为指导,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患者切实的生存获益,同时积极参与临床研究,为鼻咽癌诊疗的“中国方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