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 精准放疗新进展的深度学习与临床启示——山东省肿瘤医院培训班学习总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肿瘤中心 陈洁

  2025年4月9日,我参加了由中国抗癌协会继教与科技服务部组织开展的“山东省肿瘤医院-基层肿瘤诊疗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肺癌影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自适应放疗、质子治疗等前沿领域展开系统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计让我受益匪浅。作为肿瘤科医生,精准放疗技术的革新是提升临床疗效的核心驱动力,我深刻体会到,医疗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基层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精准放疗的基石:影像引导与靶区勾画

  肺癌影像专题的深入讲解,让我对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通过CT、PET-CT及MRI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肺癌靶区的勾画从传统解剖层面迈向功能影像引导的精准时代。结合山东省肿瘤医院分享的病例,深刻体会到影像组学在鉴别肿瘤异质性、识别亚临床病灶中的价值。优化肺癌放疗计划需整合影像生物学信息,避免靶区遗漏或过度照射。

  二、医疗技术的革新:从SBRT到自适应放疗

  Cyber knife-S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介绍,让我认识到这g h种高精度放疗技术在治疗难以手术的早期肺癌中的巨大潜力。结合病例讨论:SBRT在早期肺癌、寡转移灶中的高局控率(>90%)令人振奋,但其对呼吸运动管理的严格要求也提示需强化多学科协作。

  螺旋断层放疗(TOMO)-胸壁弧形照射技术的探讨,让我了解到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对肿瘤进行精准打击。

  联影KVCT自适应放疗和Unity MRI实时成像监测技术的介绍,为我打开了放疗领域的新视野,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放疗计划,显著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三、特殊场景与新兴技术的探索

  晶格放疗(Lattice Therapy)的临床应用,针对大体积肿瘤(如直径>5cm的肉瘤),通过三维晶格矩阵式剂量分布,可激活肿瘤微环境免疫效应,为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提供局部控制新思路。晶格放疗对于大肿块的治疗策略,让我对如何处理复杂病例有了新的认识。常规直线加速器在靶区勾画方面的讨论,强调了精确勾画的重要性,这对于确保放疗剂量准确送达肿瘤部位至关重要。

  计划评估:SIB、VMAT与IMRT的权衡。培训班通过Pinnacle、Monaco计划系统的对比,解析同步整合推量(SIB)、容积旋转调强(VMAT)与静态调强(IMRT)的优劣。例如,VMAT在缩短治疗时间上的优势显著,但对复杂靶区(如多病灶)需谨慎评估剂量跌落梯度。不同计划评估的比较,让我对各种放疗技术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将帮助我在临床实践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质子放疗的机遇与挑战。质子放疗的介绍,让我对这种先进的放疗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质子放疗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儿童肿瘤和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治疗中。尽管质子治疗的布拉格峰特性理论上可极大降低正常组织受量,但国内现有设备普及度低、成本高昂的问题仍待解决。山东省肿瘤医院分享的儿童肿瘤质子治疗案例,凸显其在不完全发育组织保护中的不可替代性。

  四、国产创新药物 开启ALK治疗新时代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7%。随着NSCLC领域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与日臻成熟,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以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为基础的靶向治疗策略,使得ALK阳性晚期NSCLC正逐步迈向“慢病化”。

  中国创新药产业过去十年的变化和成就值得被充分肯定,以伊鲁阿克(ALK抑制剂)为代表的国内创新药物,正在崛起。我国医药行业逐步实现了从仿制药到自主创新转变,从产业分散到产业集中转变,从关注成本到兼顾创新转变,从国内市场竞争到走向全球竞争的转变,产业总体水平已显著提升,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五、学习感悟与未来展望

  技术落地需以患者为中心。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放疗的核心目标始终是延长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例如,SBRT虽精准,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自适应放疗需平衡疗效与治疗频次增加的负担。总体而言,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让我对放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期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决策。影像科、物理师、剂量师的全程参与是精准放疗的保障。未来计划在科室推广“靶区勾画-计划设计-质控验证”的闭环管理模式。

  科研与临床的协同创新,晶格放疗、MRI-guided放疗等新技术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拟结合本院病例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索适应症筛选标准。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一次临床思维的革新。感谢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孟雪副院长及其专家团队的倾囊相授,感谢中国抗癌协会继教与科技服务部为基层医生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我期待,能将所学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放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