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刘丹
中国抗癌协会在4月22日晚举办了线上研讨会,围绕主题《胃癌整合治疗统览下药物治疗》,来自外科、放疗科、护理、药学、营养学等领域的知名教授和带头人做了多元化的报告和讨论。结合近两个月来观看《CACA前沿播》系列讲座,我对整合医学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在此分享。
一、提高认识—拒绝均质化宇宙观
不论是赫拉克利特的对时间异质性的终级表达“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还是莱布尼茨对空间异质性的经典隐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都在时刻提醒人们异质性不是缺陷,而是世界运行的基本模式。
在人体中,如果说正常器官是熵的舞者,在能量流动中保持精妙平衡,那么以消耗宿主秩序为代价野蛮生长的肿瘤则是熵的暴徒。正常生理系统体现低熵调控下的功能性异质,例如免疫系统阴性选择清除自反应克隆是一种熵控制机制,带来的结果是TCR/BCR受体库多样性的有益异质性。肿瘤则体现的是高熵驱动的恶性异质,例如PD-1/CTLA-4表达紊乱(免疫熵增)造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空间不均。因此,肿瘤治疗的本质应当是促进整个系统的熵控机制,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低熵稳态,使异质性服务于功能专门化,降低促进熵加速的正反馈循环,抑制恶性异质。
二、坚定信念—整合医学是应对异质性的方法论革命
那么,如何促进低熵稳态,抑制恶性异质性?整合医学正是对时空异质性的敬畏与共舞。在差异中见整体,在流变中握先机。这或许就是医学的终极智慧:治癌,亦治时空。
胃癌异质性本质是诸条件(基因、环境、治疗)时空偶联的暂态,整合治疗需破除对"单一疗法"的执着。“单一疗法”首先是传统治疗维度单一,也就是只关注外科只关注R0切除、化疗仅追求标准缓解或靶向治疗锁定单一驱动基因。再者是指对肿瘤的时空静态观,默认活检部位代表整体的空间匀质,分子分型贯穿治疗全程的时间凝固。最后是将肿瘤孤立出整体,忽视宿主的免疫、菌群、内分泌等因素。
西方的用两个Building来定义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即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是"Right drug for right target",强调用分子分型指导靶向干预。整合医学则认为“Right integration for right patient",秉持多维度动态协同调控的方法论。从时空视角,精准医疗关注特定时间点的生物标志物,如同西方油画,聚焦关键细节。整合医学则统筹时空异质性和系统演变,似中国水墨画,兼顾远山近水。
精准治疗的思想其实与整合医学医学的思想互补而非对立,两者恰如DNA双螺旋:精准提供碱基对的精确序列(分子靶点),整合维系双链的氢键平衡(系统稳态)。二者相融合后的智能整合精准医疗促进医学螺旋式上升。精准医疗如同激光制导的导弹直击靶点,而整合医学则是编织一张多维动态的防护网,既锁定目标又缓冲冲击,二者协同如同现代战争中的‘精确打击’与‘体系作战’的完美配合。
三、努力实践—在流变中守望生命
至此,意识到患者不是静态"病例",而是"事件流",每一次复查、每一轮治疗都在重构疾病的时空格局时,医生和科研员就需要用努力实践整合治疗理念下的多重破壁策略。反思目前科研是否盲目,是否困在某个分子或某个信号通路中,在p<0.05的统计学迷宫中追逐分子幻影。科研应建立在不少于"分子-细胞-器官-生态"四维研究范式上,他们既能解读TP53突变的意义,也懂得"厥阴病欲解时"对免疫节律的启示。毕竟,医学的未来,属于那些能在基因密码与整体脉象间自由穿行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