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抗癌协会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54月,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健康科普热潮。吉林省肿瘤医院作为全省肿瘤防治事业的引领者,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以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理念为核心,围绕科普惠民、资源下沉、体系优化三大方向,与吉林省抗癌协会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宣传活动,覆盖双院区、基层医院、社区及重点人群,形成了全域联动、全维科普、全民参与的肿瘤防治新格局。现将活动成果总结如下:

一、立足主责主业,打造立体化科普宣教矩阵

医院充分发挥肿瘤专科优势,通过“专家主导+多元场景+精准传播模式,构建覆盖全人群的科普教育体系。 

双院区联动,掀起科学防癌热潮:416日,医院整合肿瘤心脏病科、外科、内科等12个科室专家资源,在高新、湖光双院区同步开展大型科普宣教。健康体检中心以创新编排的防癌操拉开序幕,将医学知识融入运动场景;专家团队围绕肺癌、乳腺癌等十大高发肿瘤的早筛路径、诊疗规范及康复管理进行深度解读,现场200余名群众通过互动问答破除癌症等于绝症”“过度治疗等认知误区,建立起早筛早诊早治的科学观念。

 

专科深耕,提升精准防治能力:胸部肿瘤外科聚焦肺癌防治,通过胸部围手术期知识讲堂帮助患者掌握呼吸训练、管路护理等康复技能;乳腺外二科联合超声科深入社区,开展乳腺超声筛查50人次,发现疑似病例2例,以情景模拟+案例解析形式传授乳腺自检技巧;内四科在谊民社区搭建健康驿站,通过肿瘤标志物解读、膳食指导等服务,让200余位居民获得个性化防癌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医院从疾病治疗健康管理的转型突破。

二、深化联盟协作,构建全域肿瘤防治网络

医院以肿瘤专科联盟为纽带,通过“技术输出+能力共建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 

蛟河站开启全省联动新篇章:416日,刘海峰书记率专家团队赴蛟河市人民医院开展首站联盟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双方确立早筛技术标准化培训”“疑难病例远程会诊等合作机制;义诊现场接诊患者80余人次,筛查出需手术干预病例1例、跟踪观察6例,更发现基层群众普遍存在讳疾忌医”“筛查认知空白等问题。医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全国肿瘤重点专科单位引领示范作用,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打造成持续性的、广域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行动


三级诊疗体系赋能社区防线:在明珠街道新里社区,医院联合省药学会开展防癌用药双科普行动。由20余名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抗菌药物使用误区”“老年慢病用药管理等专题讲座,帮助60余位老人建立科学用药观;体检中心同步提供肺癌风险评估服务,筛查出高危人群12人,实现知识普及风险干预双向发力。这种医疗专家+药学团队+社区网格的协作模式,为基层肿瘤防治网络建设提供样板。

三、创新服务模式,践行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

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将健康服务延伸至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 

胸部围手术期管理凸显人文关怀:胸部肿瘤外科创新开展术前五部曲教育,通过戒烟指导、呼吸训练、术前饮食、术前备品、术晨准备五个方面向患者讲解术前相关知识,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焦虑;术后护理团队讲解了术后管路、疼痛、呼吸训练等,将胸引管护理、疼痛管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口诀,对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乳腺外二科主任徐贵颖通过情景模拟与案例解析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系统讲解乳腺健康知识。淋巴水肿专科门诊负责人尚立华就乳腺癌术后高发并发症——淋巴水肿的病理机制及综合治疗方案作了专题报告。湖光院区超声科主治医师秦蓁现场为50位市民提供了乳腺彩超专项检查。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送达群众身边,以"一站式"暖心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四、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肿瘤防治社会共识

医院党委将肿瘤防治宣传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平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委书记刘海峰带头组织23名专家参与双院区义诊,接诊患者近400余人次;行政第三党支部联合医技支部20余名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为60余名社区居民做健康检查,将“红色驿站”建在健康服务一线。这些实践彰显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更带动社会各界形成防癌合力——社区工作者接受肿瘤早筛培训后,成为健康宣传“前哨站”;参与活动的企业代表表示将把防癌体检纳入员工福利。多方协同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肿瘤防治事关千家万户福祉,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与创新突破的魄力。吉林省肿瘤医院将以此次宣传周为契机,持续完善“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癌症防治体系,让科学防癌的春风吹遍吉林大地,为健康中国建设书写更温暖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