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生活圈》:王长利教授:肺结节与肺癌大揭秘!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你是否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过“肺结节”三个字,从此便忧心忡忡?肺癌的症状究竟有哪些?不良饮食会增加肺癌风险吗?如今的肺癌精准治疗又是什么情况?别再稀里糊涂!今天跟着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就肺结节与肺癌的四个热点话题,把肺结节、肺癌那些关键知识一次性搞明白!


肺结节与肺癌:距离有多远?

现在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肺结节,大小、描述各不相同。有圈友提问,最大的肺结节大概6毫米,这样的肺结节离肺癌有多远,到底需不需要切除?

肺结节离肺癌的距离,并不单纯取决于大小。从1毫米、2毫米长到10毫米甚至更大,如果它是良性的,就一直是良性。关键在于这个结节从一开始生长时是否为恶性。如今的CT检查非常强大,90%甚至更高比例的肺癌病人都能被准确发现,误诊率极低,仅靠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就能达到90% - 95% 。所以,查出肺结节不用过于焦虑。

典型的肺癌,在门诊中以毛玻璃结节较为多见,也有部分病人的结节中间出现实性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当一个小结节,哪怕只有3毫米、4毫米,但它在缓慢生长,同时密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出现了实性区,这样的结节就必须高度重视!

肺癌的症状:早期真的“悄无声息”吗?

有些朋友疑惑,肺癌症状明显吗?早期症状会不会不典型,导致不易被发现?

早期肺癌,特别是病灶在2厘米以下,尤其是1厘米以下、几毫米的病灶,几乎没有症状。但如果病灶长在气管上,在气管粘膜里面,可能会引发早期咳嗽;当支气管粘膜的小血管被破坏,还可能出现痰中带血,这些都属于相对早期的症状。过去,很多病人就是因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去检查,才发现是肺癌。肺癌的症状是渐进性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容易出现的症状还是咳嗽,若破坏支气管粘膜小血管,就会痰中带血,一般到这个程度,病灶可能已经长到2厘米、3厘米,而1厘米以下、几毫米的病灶绝大部分不会有症状。

不良饮食:和肺癌风险有关联吗?

吸烟是肺癌风险增加的明确因素之一,那不良饮食会不会也与肺癌风险相关呢?毕竟饮食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和肺部也有关系吗?

饮食与肺癌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不像吸烟那样明确。但日常生活中,有些饮食因素仍需注意:

1.抗氧化营养素缺乏:建议多食用富含高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食物,这类饮食摄入较多,与肺癌风险下降有相关性。

2. 加工类肉类:像培根、香肠等加工肉类,偶尔品尝即可,不建议经常食用。

3. 水果蔬菜:虽然水果蔬菜与肺癌的关系不是特别紧密,但数据表明,每天增加100克水果摄入量,肺癌风险可降低5% 。

4. 酒精:酒精与肺癌没有直接相关性,但饮酒过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包括肺癌在内的所有与免疫力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要适当控制饮酒。

肺癌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

如今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该如何理解精准治疗?治疗效果又如何呢?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现在特别提倡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涵盖外科手术和晚期用药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现在60% - 70%甚至更高比例的肺癌手术都是针对早期患者。这些小结节非常小,小到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且手术基本98% - 99%都是微创,通过胸腔镜或机器人操作,医生的手无需进入胸腔。早期小结节发现得越多,肺癌治愈率就越高。目前,肺癌总体治愈率已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几,接近三十,发达国家也是如此。1厘米以下的肺癌病人,90%能实现治愈,甚至终身治愈,不影响生活、工作和寿命。所以,健康体检依然是治愈肺癌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 。

- 用药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近20年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问世,显著改善了众多病人的生存状况。

肺癌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重视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治疗,就一定能更好地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