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癌,点亮生命之光——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业委员会2025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圆满结束

一、活动背景与主题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期举行。本届活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核心主题,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程管理,全息发力”的号召,旨在通过多元化形式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推动“防筛诊治康”一体化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专委会联合全国多家成员单位,开展了涵盖义诊筛查、科普讲座、跨区域协作等系列活动,覆盖城乡社区,惠及数万群众。

 

二、主要活动内容

1. 公益义诊与筛查: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1) 福建省肿瘤医院:开展“移动CT进乡村”公益筛查活动,携移动CT车深入福清沙浦镇,为300余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费肺部筛查,同步开展健康咨询与科普,实现“早筛早诊早治”一站式服务。


(2) 西安市长安区医院:设置免费筛查区,提供乳腺彩超、低剂量螺旋CT等检查项目,服务群众超500人次。



(3) 上海瑞金医院:胸部肿瘤团队走进安徽霍邱,为基层群众提供肿瘤防治咨询与筛查,打通医疗资源“最后一公里”。


2. 健康科普与讲座:知识传递,深入人心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举办“龙医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围绕中西医协同防癌知识点、中西医结合诊疗新技术科普等主题,惠及百余名市民。

(2)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钟薏教授团队深入虹口区多个社区,开展“肿瘤食疗与肺结节防治”讲座,以“药食同源”理念引导居民科学防癌

(3) 上海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谭翔文副主任医师通过《肺结节,不费解之肺癌三级预防》讲座,消除居民对肺结节的认知误区。

3. 中西医协同创新:整合优势,惠及患者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凡铭教授领衔多学科团队,结合中医药特色,解答肿瘤防治问题,发放科普手册100份,推广“扶正祛邪”理念。

(2) 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文莉主任团队在希爱康复俱乐部开展义诊,融合中医适宜技术(如耳穴压丸、穴位敷贴)提升患者康复体验。

4. 跨区协作东西联动,共筑防线

(1) 沪黔联合活动:上海中医药大学参与上海黄浦区疾控中心、贵州毕节市卫健局携手举办的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分享肿瘤登记、筛查经验,并创新推出“粉红健康操”,以趣味形式传递乳腺癌防治知识。


(2) 四川华西医院:刘伦旭副院长随樊院士参与“CACA指南中国行”,推动肿瘤诊疗规范在达州落地。


5. 特色活动:创新形式增强参与感

(1) 中医体验活动:多家医院提供耳穴压丸、中药涂擦等非药物疗法体验,让市民感受中医在肿瘤康复中的独特价值。

(2) 社区互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乳腺自检、甲状腺触诊教学,将实用技能带入家庭。

 

三、活动成效

(1) 覆盖面广:全国共举办活动3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000余份,推进CACA指南在全国的推广。

(2) 认知提升:通过讲座与咨询,群众对“早筛早诊”“全程管理”的认知率提高,部分社区主动筛查意愿显著增强。

(3) 资源下沉:移动CT车、多学科义诊等模式有效弥补基层筛查能力不足,惠及偏远地区群众。

 

四、经验与亮点

(1) 创新载体:如“移动CT车”“粉红健康操”等,将专业内容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2) 整合资源: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网络、跨区域协作,形成防治合力。

(3) 青年参与:肿瘤科青年医护以志愿服务形式投身活动,展现专业与人文关怀。

 

五、不足与改进方向

(1) 区域不平衡:部分偏远地区活动频次较低,需加强资源倾斜。

(2) 宣传深度不足: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建议增设线上直播、短视频科普。

(3) 长效性待强化:应推动筛查与科普常态化,如建立社区肿瘤防治驿站。

 

六、未来工作计划

深化基层合作、开发科普服务的数字化升级,依托活动数据,开肿瘤科普防治效应的相关研究。

 

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引领,通过多元形式将专业医疗资源转化为普惠健康行动,彰显了“全程管理、全民参与”的肿瘤防治新格局。未来,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服务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委会
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