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胃癌整合治疗的时代之变:从MDT3.0看医学范式的革新——“整合治疗统揽下胃癌药物治疗研讨会”观后感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王旭

  2025年4月22日,一场聚焦胃癌整合治疗统揽下药物治疗的学术盛会吸引了811万人次的线上观看。这场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导的研讨会,不仅展现了我国在胃癌治疗领域的创新突破,更以“MDT3.0”为核心,揭示了整合医学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变革。作为参会者,我深刻感受到,这场会议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医学思维的重构。

  整合医学:从“分而治之”到“合而愈之”

  会议伊始,专家们对整合医学在胃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胃癌作为一种具有 “全身性” 和 “系统性” 特征的疾病,传统的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整合医学理念的引入,打破了学科界限,将临床实践、药学服务、护理干预等多个维度有机融合,构建起 “全程、全科、全人、全息” 的全流程肿瘤整合防治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使得胃癌治疗不再局限于某个阶段、某个科室,而是贯穿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关注患者身心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类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其中,MDT3.0 模式的阐述无疑是本次会议的亮点。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医生的专业领域越来越精细,早期的 MDT 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学科协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因学科壁垒陷入“议而不决”的困境,无法形成统一结论及治疗方案,易导致过度治疗等弊端。在此背景下,中国抗癌协会提出的 MDT to HIM,从 MDT1.0 到 MDT2.0 再到如今的 MDT3.0,标志着整合医学的实质性跨越。

  MDT3.0的实践路径:从指南到普惠

  MDT2.0即MDT to HIM,是指通过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实现最优化的整合诊治效果,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提炼共性规律,最终形成规范化指南。这一阶段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碎片化经验升华为标准化知识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而MDT3.0的突破性在于“去中心化”——医生无需依赖顶级专家团队,仅需遵循指南即可开展整合治疗,将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方案转化为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让普通患者也能享受到MDT同样的整合诊疗服务。这意味着,无论患者身处何地、何种医疗环境,只要遵循指南,都能获得相对规范、优化的治疗,极大地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也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通过横向联动临床、药学、护理,纵向贯穿早筛、治疗、康复全流程,真正实现“四全”(全程、全科、全人、全息)目标。

  “登天”与“立地”:整合医学的双向价值跃迁

  有观众将“CACA前沿播”喻为“登天”,而将本次研讨会称为“立地”,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比喻,精准映射了整合医学“顶天立地”的战略格局——既探索尖端科技,更解决临床实际。“登天”之学,是整合医学对未知科技高峰的无畏攀登。在“CACA前沿播”的舞台上,无数科研工作者化身勇敢的探索者,向着精准医学、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尖端领域奋勇冲刺。而“立地”之学,则是整合医学对脚下土地的深情坚守和对患者需求的质朴回应。MDT3.0模式,便是这“立地”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再让患者在复杂的医疗体系中迷失,也不再让医生在专业细分的孤岛中徘徊。通过整合指南的规范指引,它让每一个普通患者,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享受到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诊疗。这种“顶天立地”的务实精神,不仅是整合医学的生命力所在,更是医学回归“以人为本”初心的有力见证。

  在整合中看见医学的未来

  本次会议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医学从跟跑到领跑的可能路径。MDT3.0的提出,不仅是对胃癌治疗的革新,更是对医学本质的回归——从“治病”到“治人”,从“专科独行”到“众智共生”。当80多万协会会员的思考汇聚成河,我们有理由相信,整合医学将引领全球抗癌事业走向更辽阔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