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大会以“肿瘤防治,科普先行”为主题,汇聚千余名国内外肿瘤防治专家、学者、患者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癌症防治科普新路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在大会上正式启动!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北京站作为重要开端,通过主题演讲、科普报告、嘉宾对话、互动问答、科普展示等形式,深入解读癌症预防策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北京站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朱怡霖主持,大会伊始,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曹泽毅教授致辞,他指出,通过接种HPV疫苗和宫颈癌早期筛查,未来能够达到逐步控制、减少并最终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科普专家委员会主任樊代明院士为曹泽毅教授颁发 “杰出贡献人物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曹教授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全体医学工作者砥砺前行的鲜明旗帜,现场掌声雷动,愿更多后来者,共同续写护佑生命、防治癌症的时代华章。在备受瞩目的主题报告环节,樊代明院士率先开讲,他指出,国外肿瘤指南用于中国存在局限性,因人种和疾病谱系差异,如中国肝癌多因乙型肝炎引发,食管癌90%是鳞癌,而欧美以腺癌为主。盲目套用国外指南致治疗效果不佳,中国常见癌症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常低于20%。国外指南多侧重药物治疗,而中国的指南覆盖肿瘤防治全链条。同时,他指出,抗衰老与防肿瘤需平衡,既延缓衰老又控制肿瘤不过度生长。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万青教授介绍了《常见癌症筛查历程与现状》,从70年代起开展覆盖全国的死因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癌症死亡率差异显著,如中原地区食管癌、东南沿海肝癌、两广地区鼻咽癌高发,推动了病因研究与专业机构建设。21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和卫生投入增加,筛查项目增多并向城市地区扩展。如结直肠癌筛查在部分高发区取得成效,肺癌筛查则因技术进步由胸片逐步过渡到CT,宫颈癌和肝癌的筛查工作也因明确病因而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癌症生存率,降低了癌症死亡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邱满堂教授主要讲解《治疗性肿瘤疫苗在肺癌中的应用与现状》。指出在选择肿瘤疫苗抗原时,需考虑其在肿瘤中表达高、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低,且能产生较好免疫反应。目前,在肺癌中已界定出较多肿瘤相关性抗原。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肖刚主任阐述《AI破局:基因体检-从单基因病到全周期防控》,明确了基因体检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可以检测4000多种疾病、30多种遗传性肿瘤等,并通过案例展示基因体检在发现疾病、指导用药方面的价值,如发现H型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并强调了基因体检在生育健康中的重要性,如避免后代出现遗传病。同时提到技术进步降低了基因测序成本,使基因检测更加普及。
《科普防癌 健康生活》对话环节由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曲华敏老师主持,吴静教授强调了防癌抗癌需提升认知、知识与意识,并通过动力、能力和执行力来实现。提出需借助科研、科普和科技三种途径推动,使慢性病预防关口前移,结合个体基因检测等手段,让大众具备预防意识与能力。陈万青教授指出筛查技术虽在进步,但仍存在问题,未来需关注无创、多癌种精准筛查技术及结合AI技术的筛查手段,以更新和创新筛查技术,前景广阔。刘传波教授介绍了中医药在防癌抗癌中的优势,强调中医注重阴阳气血平衡与个性化预防。在肿瘤治疗中,中医可辅助术后康复、减轻治疗副作用等,还提供了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唐斌博士从免疫角度出发,认为肿瘤主要因免疫衰退而发生。提出从抗衰老层面干预免疫器官衰退、造血干细胞功能下降等,可预防肿瘤发生,同时提升免疫力对健康至关重要。林黎明博士聚焦肿瘤遗传风险,以乳腺癌为例说明遗传占比高。强调基因检测对有遗传风险家族的重要性,可提前发现疾病并干预,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呼吁加大对基因检测技术的支持,推动其普及。陈赞泉先生指出,肿瘤早筛需科研、资本和科普协作推动行业发展,未来可以开展更多学术、技术交流与科普活动,助力肿瘤早筛技术普及和应用。
最后,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监事长、创会会长、终身荣誉会长刘仁富教授总结致辞,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的正式启动,我们站在了癌症防治科普工作的新起点上。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将联动全国七大区域,与当地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合力,依托线上线下平台,传递科学防癌知识,持续提升公众对癌症早期筛查、规范化诊疗及预防保健的认知水平。通过系统性、常态化的科普活动,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筑牢癌症防控社会防线,为实现“健康中国”癌症防治目标注入持久动力。我们期待能逐步扭转癌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五年生存率”的现状,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