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田祖宏
站在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的会场中央,目之所及尽是数千名来自医学、科研、产业界的同仁,耳畔回响着“局部整体,尽微至广”的主题词,我突然想起古希腊神话中“阿耳戈英雄”的故事——伊阿宋若想取得金羊毛,必须集结船匠、战士、先知与智者,方能穿越未知海域。科研何尝不是如此?这场盛会以“整合”为名,以“协同”为核,恰是对“科研非单兵作战,而是集体攻略”最生动的诠释。
一、历史长河中的协作智慧
从《黄帝内经》提出“上工治未病”需“君臣佐使”配伍,到达芬奇在《大西洋手稿》中强调“解剖学需与光学、力学共生”,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始终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本次大会汇聚各领域顶级教授乃至院士团队的最新科研硕果,核心聚焦肿瘤的全方位诊疗防控,正如《吕氏春秋》所言“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深刻指出肿瘤防控如同射靶:临床医生是瞄准目标的射手,基础研究者是锻造弓箭的工匠,而政策制定者与科普工作者则是划定靶心的规划者。当一位位晚期肿瘤患者因多学科诊疗(MDT)方案重获生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技术的突破,更是病理、影像、药学、护理等多学科“合奏”的交响。
二、现代科研的“织锦逻辑”
会议展厅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展示的“西南肿瘤大数据平台”令人震撼——川渝贵云藏五地临床数据如丝线般交织,AI算法穿梭其中编织出区域高发肿瘤图谱。这让我想起《淮南子》所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时,离不开古代医籍的启示与团队千百次实验;在西南肿瘤防控大会分会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专著正式发布,这是三十余家医院、百余位专家历时两年“求同存异”的成果。专题研讨会上,一位青年学者感慨:“从前我在实验室孤军奋战,如今通过协会搭建的产学研平台,竟能与药企工程师共克靶向药耐药难题。”这恰印证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箴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三、未来之战的“共生哲学”
圆桌论坛上,藏区医生分享的“马背上的抗癌科普队”故事引发深思:当现代医学遇见高原文化,唯有依靠当地抗癌协会、寺院僧侣、民间艺人的共同传播,才能让牧民理解早筛意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 “个体如溪流,集体方成江河”,此次大会三省一市一自治区多方协同发力,共推“西南肿瘤防治联合体”建立,汇聚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抗癌智慧与力量,推动肿瘤学科的多元整合与协同发展。当我们以“局部精准”对接“整体和谐”,个体的微光终将汇成照亮抗癌之路的星海。
结语
当我伫立朝天门码头,回望嘉陵江的支流在重庆交汇,奔涌向东。这画面恰似科研的隐喻——再细小的溪涧,只有融入体系化的河道,才能拥有奔向大海的力量。正如本次大会的英文缩写“SWICO”(Southwest Integrated Cancer Oncology)所昭示的:Integrate(整合)、Cooperate(协作)、Overcome(攻克),才是战胜癌症的真正密码。站在“健康中国2030”的征程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放下“孤胆英雄”的执念,以团体攻略之姿,共写人类抗癌史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