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杜鑫雨
4月11日—13日,2025 CACA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重庆举行,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并且收获良多。此次大会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以“局部精准施策,整体和谐共治”为主题,通过学术报告、科普宣传和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动肿瘤治疗的多元整合与协同发展。大会在樊院士创作的“合之策一”中拉开了帷幕,作品以山水意境为载体,将肿瘤防治的局部与整体思辨融入其中,这种科学与哲学、艺术的深度对话,使参会者不仅获得了学术启迪,更是经历了一场认知重构的震撼之旅。医学发展的长卷上,始终交织着两股力量:显微镜下精微入毫的执着与生命整体性的思考。从达芬奇手绘的人体解剖图到当代基因编辑技术,医学工作者始终在局部深研与整体思维的双重维度中寻找着生命的真谛。正如脱离历史语境的局部考据易陷入误区,医学中的局部突破亦需在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中验证其意义。
现代医学技术正以纳米级精度绘制生命图谱,腔镜技术将外科医生的视线延伸至腑脏深处,3D生物打印技术可重构受损组织,分子靶向药物直击病变靶点,单细胞测序技术正解码着每个细胞的独特叙事。这些技术突破使局部治疗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这些突破如同在生命大厦中点亮万千明灯,让医学工作者得以看清每一块砖石的纹理。??“然探有限,局不见全”??——过度依赖局部视角可能导致系统性误判。如肿瘤治疗中,单纯切除病灶可能忽视微转移灶,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抗生素的使用虽能快速抑制局部感染,却可能破坏全身菌群平衡。
中医“天人相应”观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将疾病视为气血阴阳失调的整体反应。现代医学亦逐渐回归此道:肿瘤治疗从单一手术转向多学科协作(MDT),整合外科、放化疗、免疫治疗与心理干预;但过度强调整体平衡可能错失精准干预的良机,就像在迷雾中航行时,既需要罗盘指引方向,又不能忽视眼前的具体礁石。樊院士推行的整合医学模式,将“防、筛、诊、治、康和评、扶、控、护、生”编织成网,整合成篇,开启了整合医学统揽下的治疗新理念,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医学智慧,直面更加真实的生命和疾病,不光让肿瘤患者活的长,更是要让肿瘤患者活的好。
局部与整体的认知矛盾,来源于观察维度的局限。西医曾因过度解剖化思维陷入“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困境。中医虽强调整体,但“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策略也可能因忽视病理共性而失准。因此,医学需要“八方耳听,六路眼观”——既需CT扫描的精准,亦需四诊合参的通达。我们正在见证医学认知范式的革命性跃迁。这种跃迁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如同DNA双螺旋般缠绕上升的智慧攀升。真正的医学突破,必诞生于局部精研与整体思辨的整合。这也印证了“欲盼暖春,先破冬寒”的哲理——唯有打破学科藩篱与认知维度,才能迎来肿瘤防治的真正春天。